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积极构建党内人文关怀服务长效机制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1-22 15:26:00

  党内和谐,需要党员的心理健康作前提和保障。随着党员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已成为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参数。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需要积极推进心理疏导机构建设,加强对党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党内和谐。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设计是最大的党内人文关怀,构建党内人文关怀服务要从政治上、物质上、精神上进行。要科学理解党内人文关怀的含义。构建党内人文关怀服务长效机制表现为:完善干部人事制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党员为本的思想,保证党员的事业成就感;坚持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保证党员有政治上的参与感、主人翁感;科学管理,建立长效心理疏导机制,保证党员的心理健康;加强对贫困党员的管理和帮扶机制的建设,及时解决困难党员的难题,体现党的关爱,保证党员的正常生活;要建立党内人文关怀的评价机制。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了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应该是个体的人生和谐,以人生的和谐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实现社会和谐,人人有责。每个人的和谐人生是小和谐,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和谐才是大和谐。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起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以人为本”。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并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标志着中共政治思想工作新时期的到来。

  党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中共的执政地位决定,党组织对普通党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当前强调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背景下日重要,建立健康有效的人文关怀服务和社会心理疏导长效机制,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这对于构建党内和谐尤为必要。

  一、要科学理解人文关怀的含义和深刻认识建立健全党内人文关怀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党内人文关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党内人文关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党组织对党员的主体地位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人文”是与“神文”相对立的,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了稳定,那就是承认人是本身就是目的,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文关怀是对资本主义的人文主义的扬弃。旧中国给我们留下的封建主义专制传统比较多,而民主自由的传统相当少。或者说,霸道多,人道少。像社会关系中至今残存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人身依附关系和干群关系中在身份上的某些不平等现象,不尊重人格、人权的现象,否定人的价值和个性解放,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主义作风,等等。而中共十七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观点,这是伟大的革命和进步。在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将人文关怀引进党内,通过更多地关爱党员, 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党的活力,促进党内和谐,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现阶段党内人文关怀问题是在社会大变革的深刻背景下产生的,是解决转型时期党内各种矛盾的必然要求,是由实践奠基和催生的,是时代催生的崭新课题。 所谓“党内人文关怀”: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将“人文关怀”思想引入党内生活,在政治上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以及应有的权益和需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关怀党员、党组织内党员间相互关怀等措施,对全体党员进行真情关怀服务,使党员充分感受党组织的温暖,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党的先进性,实现党内和谐。它是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根据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见,认真分析当前党建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实践证明,“党内人文关怀”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实现党内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党内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而“党内人文关怀”则是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党员间、党员与党员间的关系的根本渠道。只有正确处理党内这两类关系,才能保持党的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科学发展又有其动力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及其可持续性,构成了推进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动力表征。其中包括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和,以及对上述四种资本的合理协调、优化配置、结构升级以及对于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积极培育等,其中最根本的动力是人,作为执政党,其地位决定了党员动力的重要性。广大党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党的先进性要求党员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要时甚至牺牲生命。但同时党员也是人民的一部分,同样要共享发展成果,党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动力,就必须给党员以足够和持久的动力,这样才能为党的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否则就是形而上学,就是唯心主义。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梁特光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