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中国江苏网 > 理论之光 > 正文
论高校后勤实体产权改革
http://theory.jschina.com.cn  2010-07-27 14:01:00

  论高校后勤实体产权改革

  秦义1,施云兵2 ,孙峰2

  1、江苏工业学院武进校区;2、江苏工业学院后勤集团公司江苏常州 213164

  摘要:高校后勤实体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而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表明:高校后勤实体产权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后勤实体产权尚不能完全界定清楚,在这种产权模糊的状态下,授权经营管理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 产权制度;模糊产权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后勤企业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分明、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而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过程是一个渐进性过程,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的。在产权改革中,必然涉及到国有资产、后勤职工权益等问题,产权改革因之也成了后勤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模糊产权为我们分析、探讨转型时期后勤实体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一、模糊产权:高校后勤实体产权改革的另一视角

  产权的定义很多,其中较有代表性是黄少安教授观点:“所谓产权,简言之,就是对财产的权利,也即对财产的广义的所有权—包括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1合理的产权制度具有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提供激励和约束,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形成稳定预期等功能。

  然而,现实中存在大量产权界定不清的情况,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产生较高的效率,比如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崛起。这使很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模糊产权的概念,虽然这些研究没有对模糊产权进行定义或说明什么样的产权属于模糊产权,但都把对模糊产权研究界定在控制权这一层次。李稻葵认为:“明晰的产权意味着财产所有者对其财产的各个方面具有完全的控制权,然而,模糊产权却意味着所有者的控制权缺乏保证,以至于受损。所有者不得不为其本应有的权力不断地进行斗争或讨价还价”,“首先,需要再一次强调,对模糊产权的定义全部是在控制权的层次上做出的。一般而言,控制权是产权实现形式的集中体现,是产权最根本的方面。任何产权和所有权的实现都必须通过控制权而完成”。2本文也采用这种观点:从实际控制权为产权的根本来看,模糊产权反映的是实际控制权界定不清的产权现象。如果能界定清楚控制权,那么产权就是清晰的,如果控制权是多方共同掌握,而其中一方在行使控制权的时候受到其他方的制约和影响,其控制权的实现要通过协商才能解决,那么产权就是模糊的。

  二、乡镇企业、农村土地改革为高校后勤实体产权改革提供实践支撑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这种以集体企业面貌出现的企业模式,以出乎人们意料的态势迅猛发展,成为80年代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乡镇企业最大共性就是企业的所有权是被企业所在地方政府共同控制的,企业拥有实际经营权,由此,乡镇企业的产权是模糊的。同样,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并没有把农地产权界定清楚。我国《宪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从上述的法律条文可以得出: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属于村民委员会、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组织,而农民作为使用者,无疑也具有土地经营权,这就说明集体和个人都有农村土地的控制权,其产权自然是模糊产权。

  而我国高校后勤产权制度与乡镇企业、农村土地制度极其相似,高校后勤资产的占有权在高校,终极权在国家,后勤实体只有经营权,而且这种经营权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没有对其所经营资产的占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后勤实体不是真正意义的法人主体,也就不可能达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不能称为真正的企业,充其量只是一种模拟企业。后勤实体产权事实上由国家、高校、后勤三者共同控制。三方(尤其是高校与后勤实体之间)在行使控制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控制权的实现要通过其他方的妥协才能实现,由此可见,高校后勤实体产权也是模糊的。

  三、后勤产权改革实践表明绝大多数高校后勤产权仍是模糊产权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各高校后勤实体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创造出形式多样的的后勤实体产权模式。

  是以苏州大学为代表的后勤实体民营化模式,也是唯一一家学校不参股、控股的。学校在股份制改造后勤集团时,注册成立苏州东吴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民营运行机制,实行后勤集团整体民营化。学校按照法定程序对原有后勤集团的资产聘请社会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实地评估,将评估界定的数千万元资产全部上缴给学校。由后勤集团所属350多名员工按自愿入股的原则,根据确定的比例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苏州苏大教育服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学校不入股。3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明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产权关系,学校没有对公司投资,没有成为公司股东。但在能否使企业保证良好的校内服务方面,学校承担了一定的风险。

  二是以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后勤实体国企化模式。这类学校充分抓住改革机遇并在学校支持下做大做强后勤产业,成为实力雄厚、专业化强、规模化大的后勤集团公司,部分大型后勤集团公司还注册为独立企业,组建了若干专业公司。但仍保持学校后勤集团公司的名义,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形式。这种模式特点是企业由学校完全控股,职工不参股,所有权归学校,后勤实体掌控企业的经营权,其产权仍然不清晰,是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准现代企业。

  三是以河北大学、原江苏工业学院为代表的后勤实体产权多元化模式。河北大学在产权问题上,采取了“冻结现存资产,从零点起步,重新构建产权平台”的做法,即学校冻结后勤原有资产,与公司重新签订托管协议,学校和企业职工均以现金入股。巧妙地避开了改制过程中产权归属的难题。学校对后勤实体进行股份制改造,学校占51%股份,后勤职工按一定比例出资入股,原江苏工业学院后勤产业集团公司为代表的职工控股,2005年学校注册成立常州江工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6万,其中学校持30%的股份,后勤职工占70%的股份。这两个学校后勤实体虽然都是产权多元化,但其特点又各不相同:河北大学是学校取得决定控股地位,江苏工业学院则是后勤职工持股比例高出学校持股比例,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学校既是公司控股股东,又是公司主要客户,两种角色有时相互矛盾。

  上述高校均为在全国后勤社会化过程中涌现出的排头兵,其后勤实体的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观其产权制度的改革,除了苏州大学的改革较为彻底外,其他高校的后勤实体产权制度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后勤实体无法掌握公司的全部经营决策权、收益分配权等,因此后勤实体产权的控制权仍然是模糊的。

  四、模糊产权下后勤实体改革的路径选择

  纵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根据对后勤国有资产不同处理情况,高校后勤资产主要有间接性管理和授权经营管理这两种方式。所谓间接性管理是指对许多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后勤资产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其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使用权适当分离,而高校以控股股东或参股股东的身份委派或选择经营者对后勤实体进行经营,并给予经营者一定的决策权和收益权,学校对经营行为实施必要的监督,而不直接干预经营,并从中获取一定的资产收益。这种间接性管理模式,包含了承包经营、托管经营、租赁经营等经营方式。但这几种经营模式中,经营者均不是资产的所有者,不会考虑资产长远的增值保值,而只是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资产为自己获得短期的最大化收益。在这种间接性管理下,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突出,后勤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而授权经营管理,就是将高校所拥有的后勤资产所有权再授予后勤实体经营管理。根据《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第一部分第五条规定:“国有资产实行授权经营。国有资产规模较大、公司制改革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公司,经政府授权,对其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 。学校可将后勤资产依法授权后勤实体经营,后勤实体则拥有了对国有后勤资产的部分法人财产权。4后勤实体具有独立法人财产权,即可依法享有后勤资产的占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这种后勤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改革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从根本上突破了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授权经营不同于原来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除了经营权外,授权经营还注入了所有权的内容,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后勤资产使用效率,从根本上盘活后勤资产;有利于后勤实体进行自主经营和融入社会,也为以后其确立科学的产权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授权经营管理相比较,间接性管理明显存在更多问题:没有解决校企不分的问题,也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更不能有效控制后勤实体的短期行为,虽然授权经营管理也没有最终解决产权问题,做到产权清晰。但这种模式可以调动后勤实体经营者积极性,又能保证高校“公益性”,符合高校的实际,容易被各方接受,而且条件成熟后可以很快向现代企业转化,是现有条件下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68.

  2〕李稻葵:转型经济中的模糊产权理论[J].经济研究19954):42-43.

  3〕盛裕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

      4〕龚守相: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关键[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15):5-7

  

  作者简介:

     义(1978-),男,江苏沛县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后勤管理研究.

  施云兵(1965-),男,江苏海门人,讲师,主要从事后勤管理研究.

   峰(1968-),男,江苏武进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后勤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后勤研究会重点资助项目“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就、问题及路径选择”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NO26

来源:<常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编辑:袁涛
复制本文链接
【收藏: 365Key ViVi】 【打印预览】 【大字 中字 小字】 【论坛讨论】 【关闭窗口

上下篇导读

Loading...

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w-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