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习型政党建设初探
林昭君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渠道。党组织应积极利用网络更新理念,使组织内部达成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共同愿景;借助网络完善组织管理制度,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网络形成激励机制、教育机制、反思机制、共享机制等长效的学习共享机制,切实提升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网络;学习型政党;执政能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加快向学习型政党的转变,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科学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给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党应该积极抢占网络制高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切实提升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水平。
一、网络环境下学习型政党厘定
学习型政党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组织和党员能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以改革精神、创新精神、超越精神和反思精神作为前进动力,不断学习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变化的客观实际并总结各种实践活动经验的政党。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以党员和党组织为中心,以各种学习管理活动为内容,以网页、博客、论坛、BBS、QQ等数字化互动媒体为载体,加强和提升党员和党组织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学习型政党,可以使党员通过网络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内容,增强自身学习、吸收和融会贯通各种知识的能力,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可以使党组织借助网络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增强党科学执政的能力;可以使党组织运用网络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实现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政党的核心在于学习和创新,网络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核心内容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载体。尼葛洛庞帝指出:“能够在互联网上投入时间和智慧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互联网络也将成为一个人类交流知识与互助的网络。”[1]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扩展了党员吸收新思想和新经验的渠道,为党员进行基础性学习和前瞻性学习提供丰富材料,有利于党员及时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理论进行理论创新,增强学习型政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博客、BBS、QQ、论坛等为党员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党组织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全员学习的氛围,党员通过交流能够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增强党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习型政党的学习水平和创新水平。
二、网络环境下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2] 21世纪是知识竞赛的新世纪,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的新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3]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学习,离不开思考。网络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共享性,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各种信息在网上相互交织,各种学说、各种思想、各种理论在网上相互交存,正如美国学者鲁斯·赛德曼所指出的:我们似乎是“信息富有”,但同时,也是“知识贫穷”。[4]网络使人处在“信息富有”时代,但海量的信息分散了人的注意力,剥夺了人的思考时间,导致人懒于思考,疏于探究,从而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影响人创造性的发挥,阻碍国家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设学习型政党,促使党员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认真思考,做到不囫囵吞枣,而是深入探究,不一知半解,而是追根溯源,从而把信息转化为知识,使自己成为拥有丰富学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此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二)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提高党科学执政能力的需要
“因特网上,英语的使用占绝对优势,这暗含着美国权力的延伸,这就好像只有美国的电子邮件地址不需国别码一样。”[5]
网络的开放性使信息能在全球进行无国界传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推行网络语言霸权,强行向我
国输出其价值观念,以实行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网络具有隐蔽性,带有西方国家价值取向的新闻评论、商品信息等通
过网络进行无国界传播,导致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逐步渗透到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我
国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在严峻挑战下,建设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理论修养
和党性修养,使党组织和党员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明辨是非,去伪存真,是提高党科学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战斗
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需要。
(三)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促进党员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人……而现实的社会是人的社会,是所有个人以一定方式组成的人群共同体……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求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和谐。”[6]现实的个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要拥有正确的价值尺度和道德规范,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然而网络具有虚拟性,现实社会中标志个人身份的姓名、性别、年龄、种族等基本信息在网络中的淡化增强了个人的“私我意识”,削弱了个人的“社会意识”,导致个人在网络中随意使用虚拟身份进行活动,甚至改头换面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同时,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这导致网络交往缺乏现实社会规范的约束。在网络虚拟社团或交谈群组里,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插入或打断别人的交谈;在网络中,个人可以随意阅览别人的博客、空间,发表不负责任的看法,甚至随意盗用别人空间里的劳动成果,“这样做不仅侵犯了版权而且违背了‘道德权利’”。[7]在网络中的这些行为方式若成为习惯,极容易导致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行为规范失衡,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危害个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仅可以使党员通过自我学习、交流反思等途径,不断发现、反省并纠正在网上形成的错误观念和错误习惯,还可以使党员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等,对于提升党员的素质,促使党员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网络环境下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路径
(一)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学习型政党,更新理念是首要前提
建设学习型政党,不能靠行政命令,也不能靠等,只能通过宣传、学习来大力推进。新世纪新阶段,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我们更要注重学习,分析新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矛盾,这既是新的实践过程,也是新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是一场新的革命,需要观念的大转变,思想的大飞跃。”[8]党组织应该运用网络大力宣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先进组织和人物的事迹,组织党员学习并展开讨论,使所有的党组织和党员达成共同愿景,形成“学习促进成功,学习成就未来”的观念,树立矢志成为学习型政党的坚定信念,真正迈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学习型政党,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是重要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设学习型政党,健全而行之有序的组织管理制度是重要保障。“信息超级高速公路和虚拟现实将会进一步拓展信息方式的运用空间”,[5]党组织通过网页设置专栏介绍党组织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等,使党员深入了解党组织的组织纪律要求,增强党员的纪律感;党委书记通过网页、QQ群等形式下达通知和工作安排,使所有党员在第一时间接收指令,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党组织不同层级的管理者通过书记信箱、支部论坛、党员博客等,及时掌握和了解党员的动态,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活动;党组织通过网页设立“资源下载”专区,让党员及时下载各种通知文件,表格资源,对党组织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学习型政党,形成长效的学习共享机制是关键
党组织要成为能进行持续学习并不断转化创新的组织,必须形成长效的学习共享机制,包括形成激励机制、教育机制、反思机制、共享机制等,这些机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党组织不断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1、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形成一套公平竞争、赏罚分明的制度,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间形成相互学习竞争的氛围,使建设得一般的党组织向建设得优秀的党组织学习,使思想上有懈怠的党员向优秀的党员学习。党组织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网络主题大赛,充分挖掘党员的潜能,彰显党员的主体性,使党员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使党组织内部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氛围;党组织通过专门的新闻报道、飞信和QQ等手段,重点宣传典型榜样的先进事迹,并且在网页设立“每月一星”专栏,通过网上投票、讨论评比,定期选出优秀的共产党员,使党员中形成学习先进、力争向上的氛围。
2、教育机制,是指在党组织内部形成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的机制,就横向来说,是指党组织和党员能进行综合的学习,包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种实践的成功经验等;就纵向来说,是指党组织和党员能进行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和借鉴各学科的知识。互联网“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9】它扩展了教育的空间,使知识的传授与交流不再局限于狭小空间。党组织通过网络设立虚拟学校,开展“每月一讲”活动,定期邀请党校老师、党委领导、优秀党政干部等给党员授课,使大家共享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党组织通过设置“学习园地”专栏,在网页中链接党的大型会议、专家讲座、报告会、优秀党课等视频,使党员能随时随地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党组织通过网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学习活动,如“每日一问”“每周一练”等活动,积极调动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党员在交流中不断成长。
3、反思机制,是指在党组织内部有一套完善的反思、纠错制度,通过党组织和党员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剖析,需找自己的不足,真正反思自身的问题,不断超越,不断成长。党组织通过在网上建立党组织论坛,定期开展党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员开诚布公的讲出自己的不足,寻求别人的帮助。在交流反思中,党组织和党员能及时纠正错误,更快成长。
4、共享机制,是指党组织和党员能共享新知识、新信息、新想法等,在组织内部形成完善的知识信息共享的平台和渠道。学习型政党的党员应该具备把工作学习化和把学习工作化的能力。党员能将每一项工作都当成学习的机会,在工作中了解新信息,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方法;也应该把学习当成一项工作,每天持之以恒,把学习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把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有效结合的党员,随时随地都有新想法,党组织通过网络,设立“每日一议”专栏,让党员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共享,促进整个党组织的成长;另外,党组织在网上设置“党建调研”、“党建论谈”等专栏,让党员把自己调研的成果和收获与大家进行交流,促进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237.
[2] 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06-01-09)[2006-01-0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09/content_4031533_1.htm.
[3]连玉明.学习型社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221.
[4]董 焱.信息文化论:数字化生存状态冷思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166.
[5][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39-45.
[6]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6.
[7][美]艾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26.
[8] 张声雄.《第五项修炼》实践案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33.
[9]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7.
作者简介:
林昭君 (1986-),女,汉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