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优、做实基层党员冬训工作,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引领与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英雄故里根思乡深度挖掘特级英雄杨根思的红色资源和文化内涵,打响“理响庚玺”理论宣讲品牌,专业打造庚玺牌特色宣讲志愿服务队,精心用心建好“冬训加油站”,引导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让冬训工作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宣讲队伍善说理:实现“大主题”到“小切口”的切换
冬训工作做实做好最重要的依托是队伍,根思乡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先进典型、致富能手、百姓名嘴等理论宣讲志愿者的作用,让冬训内容以具体化、通俗化的形式传出去、传开来,推动宣讲队与村干部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同在“一个频道”上交流,实现“大主题”到“小切口”的切换,将治国理政的大事转化为干部群众关注的小事,在陈情中说理,在宣传中深化。
“二十大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吸引机关优秀青年党员和根思乡民营经济人士、新阶层人士代表参加,组织现场讲学,拍摄“我是冬训主讲人”“二十大·话根思振兴”短视频,他们结合本职工作,从一个个工作成果、一件件工农业产品开始,讲新思想的具体内容、谈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赞新思想的实践伟力。
“红动庚玺”研学讲解志愿服务队,以庚玺青年学习社党团员为主力,熟记杨根思红色故事,讲解介绍杨根思故居、古银杏林、村史馆等党史,精心打磨典型人物故事,联合党校打造沉浸式理论宣讲阵地;联合根思实验学校根思班排练情景剧、杨根思连歌、英雄宣言等文艺节目,通过“大手拉小手”“理论+文艺”,培养青年党员讲解员和杨根思班小小讲解员,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好理论政策、红色故事、发展故事,打造面向各层次、各领域、各年龄段的理论武装基地。
“书香庚玺”宣讲服务队通过杨根思红色图书馆阵地开展阅读活动,联合市银杏书苑和乡全民阅读推广人唐夏昇老师,打造农村最美冬训阅读空间。在连环画《杨根思》、科普作品《银杏的故事》、人民科学家叶培建回忆录《走在路上》等书籍阅读中,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理解“三不相信”精神特质,理解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理论阵地磁场强:实现“形式枯燥”到“内容解渴”的转变
以杨根思烈士陵园、红色村阵地为主体,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平台载体作用,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培训内容,把集中学习与日常学习结合起来、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结合起来,全力打造集“情境宣讲”“主题党课”“精品阅读”“云上测试”为一体的“冬训加油站”。
持续做好“红色+”文章,加大保护挖掘开发力度,按照“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四有标准,开发建设“杨根思故居、红色图书馆、村史馆、乡风文明爱心超市、庚玺红色讲堂”等理论武装阵地,注重高位统筹,秉持精品意识、质量意识,打造极具感染力的精品理论故事。推出 “银杏树下”精品理论党课,打造情景剧《一堂特殊的主题班会课》《银杏林根思情》、诗朗诵《永久的传承》《英雄》。开展红色精品阅读,红色观影、红色文创设计、红色打卡、红色慢递等互动性强的特色活动。
各类理论宣讲资源,融入新时代,主动利用新平台,精心设计参观研学线路——三个不相信·精神利剑(走进英雄,扬忠诚无畏血性),三个不相信·致胜密码(追忆英雄,解成长密码),三个不相信·家乡传承(争当英雄,聚复兴伟力),三个不相信·伟大丰碑(歌颂英雄,铸就伟大丰碑)。瞻仰杨根思烈士陵园,感悟英雄壮举。参观杨根思故居,忆苦思甜;踱步古银杏林,学习杨根思的九个经典故事;走进村史馆,了解英雄故里的精神之源;步入红色图书馆,打卡红缨枪红色邮筒......现场聆听志愿者的讲解,站在杨根思生活过的地方,置身历史情境,了解苦难的童年,更加感叹于革命先烈的伟大,更加坚定继承先烈遗志,为家乡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续写新时代红色新篇章。
根思村青年党员张丽感慨道:“作为英雄家乡的儿女,我将时刻以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激励自己,在农村疫情防控、理论宣讲、网格化治理等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返乡青年党员叶宇洁表示:参观了杨根思故居和的根思红色图书馆,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深刻认识到根思的这张红色名片和其背后的故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积极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讲述那段红色的历史,用青年的声音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为民服务解难题:实现“理论武装”到“发展本领”的切换
根据农村党员干部特点,满足既开眼界又学知识、得信息的实际需求,把党员干部书上学的、心里想的、手上干的有机地统一起来,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比成绩、排差距、找不足,使冬训成为统一思想、解疑释惑、改进工作的“加速器”。
深入推进党建助推富民强村计划。立足乡村实际和产业特点,大力发展示范性、带动性强的富民增收项目,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优势,把红色乡村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建设工业集聚区村企联建平台,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粮食产业园、特种水产养殖园、家庭农场示范点、农业龙头企业,涌现优质大米南梗-10号、中国河蟹金奖“江沙蟹”、银杏沙棘等优质农产品国家地理商标。
加强民主管理监督和协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打造全省唯一一家标准化矛盾调解试点。建设庚玺议事室和爱心超市,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好“议事人”、畅议“心中事”,有序“议好事”,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实施乡风文明积分兑换,开展清洁家园、移风易俗、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乡风文明实践活动,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打造宜居宜业的村庄环境。把传承红色基因转化为村党组织带领村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打造安居乐业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打造美丽宜居示范庄台,整体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我们注重借鉴吸收好的经验做法,始终保持创新的敏锐嗅觉和前瞻眼光,以理念更新引领工作创新,不断推动冬训工作打开新局面、实现新突破,引导全乡党员干部以更加昂扬的状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开创根思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根思乡党委书记周伟表示。(鞠晶、蒋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