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重化工产业主要布局在沿江和沿海,主要以化工产业园形式集聚。从整体来看,江苏重化工行业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偏低,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重化工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塑资源与环境成本评价体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让资源与环境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并让市场机制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性作用。
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研发和技改力度,加快工艺设备的绿色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成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体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工艺成熟度和模块化程度,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依据各类重化工业产业园的区位优势和行业特色,加强跨区域的园区的战略协调与业务合作。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化学产业园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完善化工产业链体系和现代化工物流体系。通过化工企业在园区集聚、改造,构筑“基础化工原料-化学中间体-精细化工”上、中、下游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优化产业结构。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强化江苏重化工产业公地的公共投入,将资源的存量优势转化为要素质量和价格竞争的动态能力。学习德国经验,发挥科学家对基础工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学习日本跨企业协作和成本精细化管理经验,学习美国在基础化学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基金管理和风险投资经验,塑造重化工产业的W型价值链。
根据重化工行业属性和技术生命周期的特点,灵活采取共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发挥江苏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汇集优势,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共享全球关键技术和要素流动带来的战略机遇。抓住国家首批双创试点契机,灵活采用部门政策和通用政策,发现和捕捉重化工产业演化过程中主导技术的突破点和间断点,从产业层面和部门层面分类突破。
抓住国企分类改革契机,利用资本市场纽带引导企业合理布局,实现规模经营和结构优化。强化重化工企业本地化的根植性,通过自我投资、自我学习成功塑造结构、技术和市场的“钱德勒三重基准”。通过自下而上的顶层设计,实现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连云港新型钢铁基地和基础石化产业密集区为核心,以泰州精细产业密集区、南通基础石化产业密集区、盐城精细产业密集区为辅助的江苏中化工产业整体空间格局和跨区域产业园联动体系。
(作者为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