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经典书坊 > 思想书坊 > 正文
一部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意义的市域文化史
——《江苏地方文化史·淮安卷》述评
2019-12-03 15:41:00  来源:理论之光

  为打造江苏地方文化经典,推出地方文化品牌、增强全民文化自信,2016年初,“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正式启动。作为此项工程中的一个单元——《江苏地方文化史淮安卷》,历经三年多时间的研究与编撰,成为《江苏文库研究编》首批推出的地方文化史图书,并在近期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卷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意义的市域文化史。

  第一、全书条贯清晰,重点突出,“通”“专”结合,结构完整。

  全书以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图片为前置,以“绪论”为总揽,以上、下两编14章为主体内容,另有“结语”和“大事记”,共50万余字。

  “绪论”为宏观总论。从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淮安文化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内涵、淮安文化的成因及其历史地位等三个方面,高屋建瓴地描述和展示了淮安文化的主要特征。“绪论”指出,淮安地域文化是淮河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数千年融合的结果。它主要孕育在淮河下游,呈现出南北过渡、兼容并包,既质朴厚重,又灵动机智的特色。这些鲜明特质的形成,与其南北兼具的自然物侯和生活环境、人群迁徙和集聚的过渡地带,以及运河区域中心城市的长期存在与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淮安地域文化的发展,有明显的高低起伏的阶段性特征。其中秦汉三国、隋唐至北宋、明清是淮安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上编四章为中观纵论。纵述淮安文化的发生、发展、繁荣与转型,清晰地勾勒出淮安文化演变的历史轨迹。第一章“淮安文化的创始”,在追溯淮安文化的源头即青莲岗文化的基础上,展陈了部族交融与列国纷争背景下的淮安文化。第二章“淮安文化的发展”,着重陈述了淮安文化在秦汉时期的勃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曲折发展以及隋唐宋元时期的复兴。第三章“淮安文化的繁荣”,陈述了淮安运河漕运文化、商业文化与地域特征文化的三大表征。第四章“淮安文化的近代转型”,则从经济、社会衰败和新思潮的传入等角度,分别陈述了传统文化的惯性衍变、近代转型和新文化发生与发展的来龙去脉。

  下编十章为微观分论。分门别类,从水利、漕运、军事、医学、美食、民俗、方言、文学、艺术、学术等十个专题,全面展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

  全书总分结合,纵横交贯,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淮安市域文化的历史,并揭示其以兼容南北、有容乃大为精髓的地域文化气象。

  第二、全书以史为据,史论结合,资料翔实,学理彰显。

  淮安区域境跨我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重要界河——淮河,其行政区划的归属与变动问题,是江苏全省十三个设区市中变化最为频繁的一个市域,由此带来的界域确认及相关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梳理,难度很大。诸如夏、商、周时期,“淮夷”与中原王朝以及与“徐夷”的关系问题;春秋时期,吴、越、楚等国在淮河南北设邑、设县的问题;秦并六国前后,市境之属郡不一的问题;淮阴与淮安区域行政中心名称先后演变的问题;相关历史人物的籍属问题,等等,都是无法回避且极具挑战性的学术难题。《淮安卷》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知难而上,辨疑析难,言必有据,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如“绪论”在述及秦并六国前后一段时期淮安市境之属郡不一的问题时,就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最终得出“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市境淮水以南属九江郡(治寿春,楚国故都郢,今安徽寿县),淮水以北属薛郡”这一观点。由此也可见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敢于担当的学术精神。

  第三、文笔流畅,评价客观,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

  作者以流畅的文笔,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淮安文化故事。娓娓道来之中,既能条分缕析、客观精确,令人信服,又能深入浅出、文采飞扬,充溢着深深的乡情。

  如作者在第十二章“淮安文学”中指出,《西游记》这部“世代积累,个人写定”(其基本故事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原型,逐渐衍生扩展,直到最后定型)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文化经典,是与吴承恩有着密切的关系。吴承恩定型的《西游记》,继承和强化了唐僧取经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所承载的信念,诸如诚重劳轻、英雄情结、主题初心等,使读者首先得到精神的熏陶,而且还凭借高超的文学艺术手段和强烈的社会现实旨趣,把唐僧取经这一故事演绎得“丰腴神骏,逸趣横生”(郑振铎先生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再如第十四章“淮安学术”在述及清代著名考据学家阎若璩的贡献时,作者指出,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资料的不断发现,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进步与提高,中国古典学正经历着由信古、疑古到释古或正古的转变。在这种学术背景下,有一些学者对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中使用的方法与得出的结论进行了质疑与批判,甚至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乾嘉学派”重要代表人物阎若璩的历史评价。特别是清华简《傅说之命》的出土,确实证明了古文《说命》是伪作,进而证明整本书有伪。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得出的总体结论是可信的。这些论述和评价,恰如其分,值得称道。

  上述优点,已经得到了诸多著名学者的充分肯定。如复旦大学邹逸麟教授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江苏地方文化史淮安卷》是一部高水平的地方文化史学术著作。第一,本书引用了极为丰富的原始资料,从正史、各代典章要籍到明清方志、文集,以及唐宋以来的各种文人笔记,就是如此丰厚的原始资料,支撑了这部地方文化史的学术质量。第二,作者从本地区几千年来自然、人文环境的变化,论述了本地区各种文化要素的兴起、繁盛、衰微和再度兴起的发展过程以及各种表象。论述有据,确实可信,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三,从时代的程序、要素的排列、论述的逻辑,均经严密的考虑,可为其他地区文化史的论述提供借鉴。”南京大学夏维中教授也认为:“《淮安卷》资料翔实、准确,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结论可信,行文流畅,内容丰富。《淮安卷》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全面准确地展示和总结了淮安地域文化的演变过程、基本内容和特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之背景,是一部出色的地域文化史。从某种程度而言,《淮安卷》既填补了学术空白,又为今后地市级区域文化史的撰写,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来源:理论之光   作者:夏维中   编辑:黄慧敏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