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历史 > 正文
信守承诺的探险家
——信托的故事 (一)
2017-01-03 09:36:00  来源:学习时报

  巴伦支海位于挪威与俄罗斯北方,北冰洋边缘,是一片140万平方公里的冰冷汪洋,名字取自于该海域病逝的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William Barents)。巴伦支是荷兰探险家,1596年间,在阿姆斯特丹商会的支持下,他率领一支商船队试图经过北冰洋打通去往亚洲的路线,不幸在北极圈边缘被冰封的海面困住。巴伦支和其他几十名水手不得不在零下40度严寒中度过长达8个月的漫长冬季。面对极为恶劣的气候,这些探险家拆掉甲板做燃料维持体温,靠猎取北极熊和海象维持生命。即使万分艰辛,他们却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财物,哪怕其中就有可以挽救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到了第二年春天,这个船队只得返回荷兰,只有十几名船员幸运地获救,巴伦支船长也在返回荷兰途中病逝。

  巴伦支船队的幸存水手回到荷兰后,将船上所载在北冰洋绕行一年多的货物原封不动地送还到委托人手中,作为受托人,巴伦支船队的水手们用生命为代价,为后世留下了遵守契约的经商法则。他们的行为成为信托史上忠于职守的佳话。

  这是一个委托人和受托人都极具冒险精神的信托关系,委托人所冒的风险就是自己的货物完全可能血本无归,但是如果北极的海上商贸线被打通的话,也可能赢得暴利。对于受托人巴伦支和他招募的水手来说,这简直就是搏命,因为历史上从未有过仅仅用帆船就能通过北极的先例,更何况还有整船的货物。但是如果成功的话,他们不仅收入丰厚,还可以名垂史册。

  可能委托人在交付货物时,都不指望受托人能活着回来,更没有想象到他们居然回来了,还原封不动交还了委托物,从而为后人创下用生命守护托付的例证。作为信托当中的受托人,常常会面临着不同方面利益冲突的考验。比如:在航行当中如果航线发生改变,受托人的利益和委托人的利益就可能发生冲突;如果海上遇到风浪,需要抛弃一部分货物以规避海难危险之时,不同委托人之间就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受托人需要在这些利益冲突之中作出权衡,一般的原则是,生命利益高于财产利益,委托人利益高于受托人利益。而在这个故事中,巴伦支船长却将委托人的财产利益置于自己的生命利益之上,则是把后一种原则发挥到了极致。

  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世界各国间的贸易通道主要在海上。很多行业都自海上贸易发展演化而来,比如今天的保险业,是从当年投机商人对海上的赌博发源;又比如今天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从当年船长和其他商人的康孟达(commeda劳资合伙经营的一种商事契约)开始的。

  对于当时的海上贸易格局来说,哪个国家的造船工业发达,拥有商船的数量和吨位最多,它就能控制东西方贸易,称霸海洋,从事海外殖民掠夺。船在当时就像陆路运输的马车一样,船就是海上的马车,哪个国家掌握了海上的马车,它就是海上的马车夫。

  但是“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只给了荷兰,而这种美誉之中不仅包含对其商船建造技术的肯定,也是对其承运人能力、责任心与荷兰人契约精神的肯定,而其中最突出的事例就是巴伦支生命中最后一次远征了。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车耳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