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其中第五个‘着力’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幸福街道青骑兵宣讲员顾贵平在幸福和你过大年的现场和辖区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群众们分享自己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理解。自冬训部署会以来,幸福街道结合自身辖区特色,围绕“非遗+”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活动。
“非遗+金句”,将“碎片时间”转化为“黄金时段”
2月2日,幸福街道秦西社区党员群里接收到一则信息: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原来,冬训期间,幸福街道创新推出每天学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金句,通过党员微信群、音频二维码、金句音频等方式推送给辖区党员群众。在外地工作的年轻党员可以从微信群中每天学理论“充电”,货车司机党员通过二维码在以车为家与路为伴的辛勤奔波路上随时“蓄能”,阅读障碍年老体弱的党员通过金句音频再也不掉队,让理论有温度。“街道每天不间断推出总书记金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这种方式很好,适合我们。物流员工都非常忙碌,每个岗位不能缺位,司机们又常年在外,想把党员职工集中学习确实比较难。”德邦物流胡小军说。
“非遗+宣讲”,用“乡音”传“党音”
近年来,街道非遗文化不断发展,剪纸、糖画、棕编、面塑、板鹞等被辖区内越来越多的群众所了解。为了让此次文化专题宣讲接地气聚人心,街道整合乡贤名嘴、青骑兵宣讲员、非遗传承人资源,组成三合一的宣讲团队,进入基层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开展宣讲。宣讲内容精雕细琢,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动翔实、贴近实际,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党员群众听后深受启发、教育和鼓舞。大家纷纷表示,传统的“非遗”正被赋予当代审美内涵,重回大众生活,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新态势。要保护传承好非遗,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非遗+课堂”,以“流量”促“增量”
让理论有热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街道聘请非遗传承人开展手工课堂,让党员群众零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感受非遗魅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居住在幸福街道的马以花是这一项传统技艺的第六代传人,也是南通棕编非遗唯一的传承人。在宝湾物流园区,党员职工们第一次接触到棕编,一片叶子一根竹签,别人看来无从下手,但是在马以花的指导之下,一个蚂蚱很快就做成了,她指导的作品个个玲珑精巧、妙趣横生,获得了大家的青睐。生动的非遗手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将理论融入日常生活,走新更走心。
街道上下将进一步厚植理论根基的“加油站”,牢牢抓住筑牢精神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的“进补季”,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守正创新,推动辖区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同街道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吕雷雷、秦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