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员冬训开展以来,淮安市淮阴区以“党小组之家”为载体,围绕“营养足、功能好、活力强”要求,不断赋予党员冬训新的时代内涵,用“细胞工程”激活基层学习“一池春水”,推动党员冬训工作提质生效,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延伸触角,打造理论宣讲“微阵地”。淮阴区多数党员像党的一个个“细胞”分布在基层,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年龄偏大、居住分散、日常管理难等实际问题,将冬训理论宣讲阵地建设的触角持续延伸,建立更接地气的“党小组之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老党员张广友家的院墙上,“党员走在前,工作就不难”的标语格外醒目,党员们坐的凳子都是由石磨、石磙等劳动工具改造而成。如此天然的庭园版“党小组之家”便是三树镇四门闸村第二党小组的学习基地。在这里,党小组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冬训学习活动,由老党员带头,用接地气的语言生动阐释党的理论,带领大家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每一个基层“细胞”心中。
两网融合,实现学习互动“全覆盖”。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淮阴区合理设置和划分党小组,每个“党小组之家”组内党员分别联系若干群众,通过建立“冬训学习清单”,从党员群众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术、技能入手,推出“菜单式”“点餐式”选学、大课题分解等模式,把大理论编写成小的知识点,把“讲什么听什么”转变为“要什么学什么”,以“社区课堂”“文艺轻骑兵”等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党员群众身边,实现支部、党员、群众学习互动全覆盖。
“党小组之家”服务范围小、结构设置活、联系群众紧,就犹如一个个鲜活的“小细胞”,逐步织成了一张覆盖面广、服务力强的基层冬训学习网络,为社会“大肌体”的健康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分和活力。
力量下沉,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随着“党小组之家”的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也“走”得越来越深入。淮阴区构建完善以村(社区)党组织牵引为主,小组到户、服务到人、满意到家的“一牵三到”机制,推动服务发展资源下沉,将党员冬训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坚持定期评议民生实事工程,主动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关注特殊群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一批难题得到有效化解、一批实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一批党员对践行群众路线有了新的体会。
社区群众纷纷表示:“党小组之家经常到大家的身边听取意见、收集难题。他们只要党员身份亮出来,作用发挥出来,我们很多生活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随着冬训的深入开展,淮阴区的“细胞”们将继续用一个个民心所向的具体行动,让“党小组之家”真正成为聚人心、暖民心的“理论学习驿站”,切实把冬训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深化工作、护航发展的生动实践。
(淮安市淮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