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金坛区自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栖息,拥有1400余年的建县史,是孕育和汇集山水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的沃土。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留文脉、惠民生、促发展为工作主线,奋力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彰显金坛担当。
一是赓续历史文脉,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光彩。系统整理、活化利用本土特色资源,推动各类文化遗存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地域文明探源中坚守根脉。依托社科院深入推进三星村遗址的二次考古发掘,与中科院付巧妹团队就三星村古人类研究项目开展合作。三星村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名录。举办考古工作现场会等学术会议,做强“金坛三星村遗址”公众号,打通考古发掘、保护研究、展示传播的文化链条。在传统文化保护中坚定自信。梳理全区文化资源,推动成立江苏宏德段玉裁研究中心、纪振纲研究会,夯实文化基础研究。加强土墩墓群、戴王府遗址等保护利用工作,成立常州市首家独立建制非遗保护中心,加快制定非遗传承人培养传承奖励制度,让风物技艺历久弥新、迸发活力。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坚持初心。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编撰完成《中国共产党金坛历史(第三卷)》。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红色研学,打造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映山红党建馆、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等红色地标,串珠成链、连线成片。
二是守护文化民生,让昂扬精神力量直抵人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高品质文化需求。推动城乡文化资源流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打造10分钟阅读文化圈。推进博物馆、文化馆等数字化升级,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数据共享。华罗庚纪念馆获评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金坛博物馆、秋白书苑金坛新城馆入选2024年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深化文化供给侧改革,让“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创新打造图书馆露台音乐会、小剧场文化惠民展演、大华剧场公益表演、华罗庚艺术团巡演等特色活动。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依托多元力量,打造小而美、小而雅的新型文化空间。助力文艺精品佳作涌现。坚持全区“一盘棋”抓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在选题立项、打磨提升、推广传播等全方位扶持。深入实施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推进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全区精品力作频现,儿童剧《野蜂飞舞》《草房子》分别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三是激活转型引擎,让强劲文化动能聚力发展。坚持以人文精神赋能城市发展,推动经济与文化互融共生。以城市精神凝聚发展共识。将“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甘为人梯、家国情怀”的华罗庚科学家精神上升为城市精神,全力打造华罗庚高新技术开发区、华罗庚创新中心等,在城市宣传中持续融入华罗庚元素,不断提升“华罗庚家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文旅融合推动转型发展。做强文商体旅融合大文章,长荡湖音乐节、全球运河穿越行动、全国气排球联赛总决赛等活动相继举行。茅山和长荡湖旅游度假区通过文旅、农旅、体旅全面融合和组团式布局,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举办非遗闹元宵、夜生活节、金坛美食大赛等创意活动,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以人文经济凸显发展本质。依托三星村考古遗址公园、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联动全区人文资源、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以务实创新的人文品格,推动“五新产业”欣欣向荣,推进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加速建设。全区“好人文化”蔚然成风,殷雪梅、周英仙、陆旭东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创新创造之美与人文风尚之美在金坛相得益彰、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