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家乡唯一一名走出大山的大学生。带着梦想和家乡的希望,他努力奋斗,用爱心报答社会,用行动回馈家乡,持续不断地坚持公益,为山区筹集图书和衣物3000余件、公益助学金39.6万元。他刻苦学习,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南京林业大学“优秀学生”称号,他就是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小明(化名)。
一盏煤油灯,开启勇往直前的追梦之旅
小明出生在大凉山一个偏僻的村子里,家里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几乎都没有上过学。小时候,一家人住在瓦板房里,靠煤油灯来照明。村里大部分家庭不注重教育,许多孩子都辍学去放牛打工。一直渴望读书的小明听说小学招生,瞒着家人跑去报了名。就这样,一个满怀憧憬的男孩与书结缘,在书中看到了诗和远方,也从书中汲取了勇往直前的勇气,开启了追梦之旅。“我不想安于现状,我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也为家人撑起一片天。”小明坚定地说。高三时,他做了一场手术,术后因为胸口的疼痛需要搀扶才能行走。但记挂学习的他不愿意在家调理,出院后便匆匆赶回学校。面对一张张试卷、一场场考试,他一边与病痛抗争,一边与时间赛跑,靠着顽强的毅力备战高考,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家乡的土地只能种土豆和荞麦,村民们起早贪黑也收获无几,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富起来。”这是小明一直以来的梦想,他最终如愿以偿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初来南林,带着不畏艰难的信念,他起早贪黑地努力学习,常常抱着书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两年来,他不断在学习中提高自己,连续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南京林业大学“优秀学生”称号。就这样,那个煤油灯下奋笔疾书的少年,在与命运的赤手搏斗中,赢来了自己的一片光明。
一双帆布鞋,伴随日行十万的扶困之旅
“家乡的冬天特别冷,小孩们的赤脚冻成了‘赤’脚,只能靠火取暖,大人们也都仅能披毡御寒,他们真的很需要衣服。”正是从大山里走出,小明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孩子们物资的匮乏。2020年7月,他发起了主题为“爱心献凉山,温暖伴左右”的闲置物品募集活动。不久后,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爱心志愿者捐赠的被子、羽绒服、玩具等。因为物资量大而分散,小明每日奔波在不同的快递点,一人从县城把400多件快递取出,完成检查、统计、分类后,再分批带回2小时车程的哈觉村。在村书记的帮助下,他每天背着一个个麻袋,步行十万余步,历时一个月将五百多件衣服亲手送到20余户建档立卡户的家中。迎接他的有光脚干农活的老爷爷,有腿脚蹒跚的老奶奶……看到村民淳朴的笑容,小明觉得一切的辛苦努力都值得。渐渐地,他把衣物募捐做成了长期活动。截至目前,活动已经先后完成四期,遍及两个县四个村,共计募捐2000余件。曾经饱受寒冬之苦的少年,并未被命运践踏,为严寒凋杀,却恰好去伪存真,真骨凌霜,用脚步去丈量每一寸爱过他的土地,亲手为寒门之子披上一件件暖衣。
一个梦想,撑起家乡寒门学子的一片蓝天
走过荆棘丛生的求学路,小明深知求学不易。他有一个梦想,就是为家乡的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撑起一片蓝天。2021年3月,小明为高中母校经济困难的学生发起“高中助学”公益活动。为了撰写宣传材料,整整一周,他几乎不眠不休地工作着。他鼓足勇气走入南京多家公司进行宣传介绍;联系南京交通广播进行线上宣传;在新华书店等地举办线下活动筹款。一路走来,他获得了许多爱心人士的支持,也遭遇了嘲讽和不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4个月,他成功在高中母校资助了40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2023届学生。每人每月固定发放300元,一人三年累计9900元,同时固定时间进行回访及书信往来。
此外,2020年5月他还发起了“少数民族云游及农产品助卖”公益项目。截至目前,成功举办了布依族、哈尼族等9个少数民族的云游活动,为凉山支教筹款7800余元、为昭觉县民族中学图书馆成功筹集上千本课外书。“向上成长、向善前进,用生命影响生命,让身边的世界充满温暖。”这是小明的座右铭。心中有微光,是梦想出现的地方。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孜孜矻矻的追求,让“撑起一片蓝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梦。他坚信,只要永存初心、奋斗不止,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平平稳稳实实在在,聚烈焰之势,就一定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你育我长大,我助你发展”——大山的孩子走出去见到了城市的绚丽多姿,最终带着这些记忆的行囊,一步一步攀登上家乡的山巅。长风浩荡,正如小明的内心,明亮而坚定。无论是公益还是学业,我们都相信他的步伐将会永不停歇。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我们为小明这样的中国少年而骄傲,愿他未来在扶困助学之路继续奋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