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首页
要闻要论
苏言专栏
前沿关注
思想周刊
名家新论
江苏聚焦
理论直播间
公告
高校汇
经典书坊
热词搜索
特别推荐
理论专题
理论征稿
省中特中心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六中全会解读
>
专家解读
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即经常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这“四种形态”,反映了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也顺应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郑寰 朱培蕾
日期:2017-01-16 08:51:00
实行权力清单制度
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就是坚持非授权即禁止的原则,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详尽规定权力运行的边界、程序与流程,用制度对权力进行规范约束。权力天然具有扩张性,如果权力得不到制约和监督,权力行使主体就容易越位、缺位与错位,从而出现权力滥用、权力寻租、权力腐败等异化现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权力更应在党和人民的严格监督下行使,更要在党纪国法的严格约束下运行。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成元章 贺夏蓉
日期:2017-01-16 08:49:00
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行为
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行为,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探索性工作。这里一个重要基础是,加强党的性质宗旨的教育,引导干部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正确认识“当官发财两条道”的道理,自觉强化家风建设,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为重要的是,在推进有关试点地区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明确需要规范的领导干部的适用范围,体现“级别越高、位置越重要、权力越大,管理规定要越严”的原则。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刘诗林 陈远章
日期:2017-01-16 08:48:00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自行决定或受指使对党员、干部采取非法调查手段
目前,关于规范司法机关调查取证的法律法规相对齐全,总体上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而关于规范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取证行为的党内法规和行政法规仍亟待健全,须加快跟进完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严格按照依纪依法原则,进一步明确有关的调查主体、调查程序、调查取证的具体方式,明确对“非法调查党员、干部的组织和个人”的纪律处分情形和措施办法。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阳平 薛伟江
日期:2017-01-16 08:46:00
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
党规党纪是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明确规定了党员在各方面应当严守的纪律和规矩,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有力武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党章党规党纪的生命在于执行。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一成立就制定了全党共同遵守的党章,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不断建立健全各种党规党纪。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元章 吕品
日期:2017-01-13 09:38:00
党内监督重点是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力整饬腐败,扫除作风之弊,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这其中,严明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充分强化党内监督,创新党内监督方式,成为正风肃纪的重要保障。新的实践昭示我们:只有党内监督严起来、实起来,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解决管党治党的宽松软问题。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祝灵君 谢煜桐
日期:2017-01-13 09:37:00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
建立健全巡视制度,重要的是遵照贯彻《条例》要求,明确巡视重点内容,完善巡视工作格局,“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发挥巡视从严治党利剑作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政治体检”,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促进改革发展任务的落实。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朱培蕾 赵绪生
日期:2017-01-13 09:36:00
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条例》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党内监督必须加强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这一规定,有利于实现对“最大多数”全覆盖监督基础上的“精准监督”,体现了权力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的关键。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谢峰 吕品 薛伟江
日期:2017-01-13 09:35:00
监督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
从中央政治局带头制定并贯彻执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推动各级党组织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从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到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强化纪检机关监督责任,到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等等。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孙林 朱培蕾
日期:2017-01-11 08:53:00
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无论任何人,犯了错误都要检讨,都要受党的监督,受各级党委的领导,这是完成党的任务的主要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不允许有任何在遵守党员义务方面与众不同的老爷”。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赵绪生 薛伟江 曹昊
日期:2017-01-11 08:52:00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信任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必要前提,而监督又是党员干部正常履职尽责的重要保证,两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无数事实表明,基于监督的信任才是真正可靠的信任,基于信任的监督才是真正的关心爱护。如果因为信任,就对党员干部疏于监督,甚至放手不管、放任自流,就容易造成失规失矩乃至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甚至会造成对组织和人民信任的任意挥霍和透支。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元章 吕品
日期:2017-01-11 08:51:00
把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
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事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体现党的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无数经验和事实表明,哪个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强,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工作绩效就高,在群众中的口碑就好。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严文 方涛
日期:2017-01-11 08:50:00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被淡化、被弱化。有的不开展自我批评,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护短遮丑,不讲原则讲圆滑,生怕抓“辫子”、打“棍子”;有的为人情所困、为利益所惑,生怕与别人结怨树敌、引火烧身;有的甚至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党内生活庸俗化,正常的同志关系变成庸俗的哥们关系。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罗平汉 谢煜桐
日期:2017-01-09 09:21:00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
从谏如流、敢于直言,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政治品格,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党是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放弃私心杂念,既能听得进、容得下不同意见和批评,包括尖锐的批评,又能勇于并善于批评一切错误的言行,包括上级领导的错误言行。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长安 方涛
日期:2017-01-09 09:20:00
领导干部要带头谈心谈话也要接受党员、干部约谈
谈心谈话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形式。《准则》明确提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领导干部要带头谈,也要接受党员、干部约谈。”这一要求,体现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的最新实践成果,对新形势下提高党内组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韩晓青 薛伟江
日期:2017-01-09 09:19:00
习近平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
筑牢维护亚洲安全稳定的基石
创新成势 澎湃向前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抢抓“AI+教育”新机遇 塑造高校劳模育人文化新形态
发挥好思政引领力的“导航仪”作用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一部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意义的市域文化史
为打造江苏地方文化经典,推出地方文化品牌、增强全民文化自信, 2016年初,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正式启动。作为此项工程中的一个单元— — 《江苏地方文化史淮安卷》 ,历经三年多时间的研究与编撰,成为《江苏文库研究编》首批推出的地方文化史图书,并在近期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从某种程度而言, 《淮安卷》既填补了学术空白,又为今后地市级区域文化史的撰写,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意义重大。
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实践领域的创新力作
最近有机缘与本书作者交流深谈,觉得该书是学术创新之作,很有时代气息和问题意识,对于国内人事行政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很值得作一介绍。
学习新思想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