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2018年马克思主义·青年说 > 赛况 > 思辨赛 > 赛制进程 > 战队调研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如何走进青年,赢得青年
2018-10-16 16:37:00  来源:理论之光

  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否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实现。当前的在校大学生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具有先进的思想和张扬的个性,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言论,但却缺乏成熟的独立思考与理性思辨能力。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促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而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

  本项目即是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研与深度访谈的形式,调查在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况,并对认知现状产生的根源进行剖析,从而提出马克思走进青年的可行性路径,为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参考。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基本了解马克思的生平经历,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存在对马克思主义认知不够、对马克思主义不了解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存在抵触、反感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元化的,既有社会大背景的潜在影响,又与高校思政工作有效性不够紧密关联,具体来说就包括高校信仰教育实效性不够、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主体本身有功利主义倾向、宣传队伍教育力量薄弱等因素。

  基于此,为了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更多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也调查了在校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意愿和途径,包括守牢思想政治理论课阵地,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亲和力和实效性;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丰富教育形式,强化多样性和传播性;转化话语表达方式,贴近青年实际,增强生动性与趣味性;强化理论学术研究,深化认知,增进理论性与深刻性;强化理论学术研究,深化认知,增进理论性与深刻性;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培养他们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从现实角度来说,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解决青年存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现状,途径探索。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1.1调研对象与方法

  1.2调研意义

  1.3创新点

  二.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现状

  2.1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的了解情况

  2.2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情况

  三.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认知现状的根源探究

  3.1 教育形式单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亲和力。

  3.2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3.3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腐蚀。

  3.4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重理论传授,轻实践体验。

  四.马克思走进青年的可行性对策分析

  五.结束语

  六.参考文献

  七.附录 《马克思主义如何走进青年》调查问卷

  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就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号召全体党员,“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否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实现。本项目是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研与深度访谈的形式,调查在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况,并对认知现状产生的根源进行剖析,从而提出马克思走进青年的可行性路径,为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参考。

  一.绪论

  1.1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调研方式。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具体包括各院系的入学新生、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党员和非党员等。专业覆盖文科、理科、工科。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52份,收回有效问卷352份 。其性别比例、专业比例等均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下图:

  图1.1.1: 男女性别比例

  图1..1.2: 文科、理科、工科专业比例

  1.2调研意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大学生作为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能否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重点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这就为高校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了遵循。因此,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不仅是重要的现实问题,更是长远的战略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当前,在校大学生作为我国下一个百年计划的主要建设者和参与者,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而牢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在校大学生的特点,调查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况,发掘当下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现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探索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更有效的途径,能够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深化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科学参考与建议。

  1.3创新点

  在前人对在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在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其中,在调研方法上,本文采取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认知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高校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更有效的创新途径,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针对性。

  二.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现状

  2.1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的了解情况

  针对青年大学生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情况,本调研主要是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生平的了解情况(如图2.1.1),二是对马克思相关著作的阅读情况(如图2.1.2)。

  由图2.1.1我们可以分析出,超过50%的人对马克思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了解他科学高尚思想内容的以及看过相关资料的人比例最高,分别达到了80.68%和74.15%,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马克思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然而,我们也发现还有极少一部分人甚至都还没听说过马克思。这说明在我国大力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背景下,我们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依托,深化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成效较为显著,但是在教育的覆盖面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另外,从图2.1.2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超过八成的人看过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但是有将近一半的人并不是自己主动阅读的。主动阅读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的人仅有32.39%,而从未阅读过相关著作的人达到了17.9%。这说明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性、被动式教育,缺少对学生主体的能动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得到全面彰显。总之,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通识性教育,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填鸭式教育,这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很大的挑战。

  图2.1.1 对马克思生平的了解

  图2.1.2 对马克思相关著作的阅读情况

  2.2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情况

  调研发现,89.77%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84.94% 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但也有约10%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看法比较悲观。转变这部分同学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与感召力,这是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图2.2.1 对马克思主义在未来世界发展中重要性的乐观程度

  图2.2.2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看法

  三.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认知现状的根源探究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的认知现状总体呈现出较好的态势,他们不仅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充满自信与认同。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对马克思缺乏了解,对马克思主义缺乏坚定的信仰,甚至存在许多认知的误区。通过调研,我们也不难发现,现如今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的了解与认知主要是基于被动的“灌输式”教育,缺乏能动性的自我探索与研究。出现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元化的,既有社会大背景的潜在影响,又与高校思政工作有效性不够紧密关联,具体来说就包括高校信仰教育实效性不够、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主体本身有功利主义倾向、宣传队伍教育力量薄弱等因素。

  3.1 教育形式单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亲和力。

  我们知道,以受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一般会得到最好的结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塑造至关重要。但从调研中,我们发现青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接受程度以及期望的教育形式与现实均存在较大差距。

  图3.1.1

  图3.1.2

  图1是关于“了解马克思主要途径”的问题结果统计,图2是关于“希望通过采取什么形式了解马克思”的问题结果统计。从两张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所接受教育”是受众了解马克思的主要途径,比例高出了“自己平时阅读”的选项比例。图2中,受众最希望接受的途径是通过“看电影”的方式了解马克思,其次是讲座讲堂之类的选项,远远高出“读书”的选项。可见,如今,受众已经不再愿意拘泥于传统的教育形式,不喜欢通过单纯的上课、单纯的阅读书籍这种方式。因此,关于马克思为何难以走进青年的根源,我们可以首先归之于教育方式的问题,教育没有去为了学生而设计,过于单一,单纯的照本宣科,难以真正将高大上的理论接地气地入脑入心。

  3.2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我们知道,现在少部分青年人“谈红色变”、“谈信仰色变”,这种现状极大的影响了马克思走进青年的过程。

  图3.2.1、图3.2.2

  上图为“你认为为什么青年人对马克思缺少兴趣的主要原因”问题的统计结果。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占比最大的选项是“注重物质生活,出现信仰危机”这一选项,其次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对青年人没有实质性作用”,还有20.82%的选择“外来势力的渗透”。的确如此,如今的社会功利和物质裹挟了不少青年人的思想家园,现在不少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得到”。这样的思想观念导致青年人在三观形成的成长阶段就潜移默化的对这种观念形成了认同感。因此,30.6%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实质性作用的主要原因多半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能直接的给他们带来财富,他们太过于看重眼前,看不到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给予他们正确的认知方式,有助于他们的能力成长、开阔眼界,甚至仕途前进这种“无形”的财富。

  对于第二张图,是“身边人接触马克思原因关键词”的统计。其中,“参加”指的是参加的活动。考研要求同样成为重复频率高的关键词,而在系统提取不出来的关键词中,我们在整理的时候发现“入党”也是重复频率较高的关键词。由此可见:考研、入党、要求、参加活动成为周边人了解马克思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难出于本心,入党动机不纯、要求参与以得到综合测评分等这些情况有一次佐证了信仰缺失、物质性强的根源。

  3.3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腐蚀。

  在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中,新闻媒体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与网络信息化的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媒体扰乱视听,渗透不良思潮,影响中国青年们的信仰。主流媒体一旦丧失了引导能力,人们就很难听到来自政府的权威声音,造成民众思想混乱和无所适从,甚至只能听从亲西方媒体的引导。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大量援助一些所谓的“独立媒体”,这些新闻媒体在西方的操纵下,利用各种方式丑化执政当局,煽动民众的不满情绪。接着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在互联网媒体上迅速发酵。

  如今,市场经济的世俗化和西方不良文化、错误思潮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价值观念。这些西方敌对势力,无孔不入,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些许不满激起人们对利益的本能追求,淡化政治信仰;同时,他们借着时代力量的冲击及道德约束功能的弱化引起舆论,舆论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正确的思想走近青年。

  3.4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重理论传授,轻实践体验。

  图3.4.1、图3.4.2

  以上两张图,是关于“你是否看过马克思相关读物”以及“学校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有效途径”的题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让如今的青年去主动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相关读物已经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了,因此必须在其他方面做文章、重创新。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带领学生实践,增加亲身体验是青年大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方式,基本占比五成。青年大学生们能有这样的选择,说明了如今的思政课存在着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实践体验较少。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够。从固有的考试上抽离转换为实践考核的方式也许更加适合如今的青年,从统计的结果上来看,仍有约15%的调查对象认为对于思政课的投入不够,学校可能没有深刻的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缺乏调研和抽查。

  四.马克思走进青年的可行性对策分析

  1、守牢思想政治理论课阵地,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亲和力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与青年最直接接触的关键环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马克思能否走进青年,与思政课有直接关系,与思政老师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效果好则能引领青年打开马克思的大门,效果差反而会适得其反,将青年拒之门外。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并不是教条式的,不能以理工科那种公式法的教学传授知识,思政课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坐的住,更得让学生抬起头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畏老师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典型,她深入浅出,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时时更新课件,结合时事热点,向同学们抛出感兴趣的问题,让同学们参与进来,引领同学们用马克思的思想去思考有趣却又没想过的问题,使得同学们在自我参与中了解马克思,引领者同学们走进马克思的世界。思政课教学不可生搬硬套、强制灌输,应当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让学生自我参与,真正让马克思走进学生内心。

  2、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丰富教育形式,强化多样性和传播性。

  网络的出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崭新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思维教育内容,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思政教育的模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式、协作式”的学习和交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我们要在尊重互联网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主流媒体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展现形式,充分利用视频、图片、音乐、电影、沙画、H5等多元化的互联网文化元素,从多方面、立体化地呈现马克思生平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使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能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传播到更多同学心间。

  3、转化话语表达方式,贴近青年实际,增强生动性与趣味性。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教育青年就是塑造未来,但是如何青年人传授高大上的理论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如果讲的课,青年人不爱听、听不进去,写的书,青年人不爱看,也看不进去,不仅劳而无功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给青年人传播马克思信仰的过程中,要有新视角、新思维、新话语,要学会话语转换,善于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贴近学生,将有意义的事情讲的有意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等青年教师合作编写的《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就是一本用青年人的视角、思维、话语给青年讲党课的书。文中通过青年人熟悉的话语和情景,将马克思拉入自己的“朋友圈”,打消马克思主义的晦涩感和距离感,用作者视角的变化迎合青年读者思维的变化,让青年人走进马克思,进而亲近马克思,这就为我们的马克思普及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4、强化理论学术研究,深化认知,增进理论性与深刻性。

  让马克思真正走进青年,得到青年认同,不仅要让青年人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更要促进青年人了解并认同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水平就决定了我们对马克思的认知程度。我们要强化马克思的理论学术研究,将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相结合,既要通过教材、书籍进行理论学习,也要展开社会调研、参观访问等了解社会现状,静态学习是基础,动态学习是对理论知识的加深和巩固,二者结合,就是从真正信马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理解,加强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而不仅仅是情感认同。当然,我们也要利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将马克思的学术研究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之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充分、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认知党与国家的方针政策路线,比较不同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国情的指导意义,并与西方各国思潮比较学习,最终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5、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优化载体,内化吸引性与凝聚性。

  宣传教育是让马克思走进青年的主要途径。在宣传教育中,我们要将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将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举行多元化、生动化的教育活动,通过青春思辨会、原著读书会等当代青年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从活动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以我校为例,在马克思诞辰200年之际,就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三行情书、手绘马克思、写给马克思的信、关于马克思的即兴演讲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宣传形式与青年眼中晦涩单调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吸引全校师生广泛参与,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真正让马克思主义走进青年。

  6、注重培育骨干青年,朋辈示范,注重传承性和组织性。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的培养,是让马克思走进青年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宣传马克思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骨干的引领作用,以朋辈示范为载体,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感染人、教育人、引领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马班,就是从系统规划,科学培养,健全机制,拓展功能几个角度,优化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培养造就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工程”采用“基础班、骨干班、领英班”三阶段晋级的培训形式。除了当天首场报告外,南大哲学系主任唐正东、南师大经济伦理学研究所秘书长张志丹等思政名家也将陆续给学员们带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盛宴。正如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说的那样:“开展这一系列主题活动,是想把马克思还原成大家身边可亲可敬的形象。每个人都有青春期,如果我们身边有一个叫马克思的同学,他为什么能在青年时代,作出超越时代的选择,我们和他有什么差距。透过这样一扇窗,拉近同学们和马克思之间距离。”

  7、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培养他们的光荣感和使命感【1】

  如今有这种现象,某些马克思主义专业教师羞于在他人面前说自己是思政课教师。现象的背后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政治地位不高,自我认同感还不强,光荣感和使命感降低。苏联的解体与苏联军人的光荣感和使命感降低密不可分,军人的光荣感与使命感降低,国家无人守护。当今马克思主义专业教师的政治地位降低,光荣感和使命感不够与苏联军人有相似之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力量,若是光荣感和使命感不够,马克思的传播该如何有朝气蓬勃地进行?只有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培养他们的光荣感和使命感,马克思主义才会充满朝气走进青年。

  8、从现实角度来说,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解决现实中青年的不满。

  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马克思是真理,经得起现实的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将影响着青年对马克思的信任程度,将影响着马克思的威信。青年若是在现实中遇到诸多不满,难免会对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这必然将成为马克思走进青年的强劲阻力。在正确的制度下,必须提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解决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困难与不满。随着现实中的问题一个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解决,青年对马克思的信任也必将一点一点地增长,马克思也就一步一步地更走进青年。

  五、结束语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通过调查研究,一方面,我们欣喜地发现,总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认知、认同马克思主义。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生、对国家发展的积极意义。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重要性的高度认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令人担忧的是近1 /5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有所困惑、误解、认识不够清晰的情况。这种情况不能简单理解为大学生拒绝马克思主义,远离马克思主义,而应理解为大学生渴望马克思主义但却又缺乏令其信服和敬畏的现实环境,不知道如何辨别选择信仰和建立信仰。因此,我们针对性的提出九条对策希望能让马克思更加顺利的走进青年,赢得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提出殷切希望,“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也应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六.参考文献

  【1】陈先达 《北京日报》“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现象不是偶然”,2016年11月7日

  【2】钟利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困境与对策,2014年1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473期

  【3】王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2017年5月

  【4】杨雪,当代中国人的信仰困境及其对策研究,2015年4月28日

  【5】张长虹,马福运,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2014年4月《思想教育研究》第4期,总第235期

  【6】张梅,黄蓉生,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查分析,《探索》2014年第4期

  【7】黄明理,冯茜,我国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研究,2014年3月,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1期

  【8】周莹,在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2017年5月26日

  七.附录

  《马克思如何走进青年》调查问卷

  1.【填空】您的年级是

  2.您的性别是 ( )

  A.男 B.女

  3.您目前的学历是( )

  A.初中B.高中C.专科/本科D研究生/博士生

  4.您的专业是():

  A、文科 B、理科 C、工科

  5.您的政治面貌是():

  A、群众 B、共青团员 C、中共党员

  6.您有无宗教信仰():

  有 B、无

  8.您认为自己了解马克思吗( )

  A、十分了解 B.了解 C.一般 D.不了解

  7.【多选】您对马克思有哪些了解?

  A.听说过他很伟大

  B.了解一些他科学高尚的思想内容

  C.了解一些他坎坷曲折的人生

  D.看过相关资料

  E.思考过相关问题

  F.参加过相关活动

  G.没听说过

  H.其他(自填项)

  11.您愿意去主动了解他的思想吗( )

  A.愿意 B.不愿意

  12.【多选】您认为您了解马克思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

  A.自己平时的关注、阅读 B.朋友、亲戚的影响

  C.大众传媒(app、网络等) D.所受的教育

  E.聆听相关讲座F、观看此类纪录片

  J.各类媒体 H.思政课老师及辅导员

  13.【多选】您最喜欢,最希望通过什么形式来了解马克思[多选题]

  A.名师课堂

  B.名家讲座

  C.书籍

  D.电影

  E.展览

  F.创意活动

  G.其他(自填项)

  15.您认为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是否还有指导意义():

  A、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对我国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B、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C、马克思主义仍适用于我国的现状

  17. 您身边有朋友长期接触马克思吗( )

  A.有,较多B.有,很少C.没有

  18. (选填)您身边的朋友接触马克思的原因是什么( )

  A.专业关系B.兴趣C.其他_________

  20. 您认为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国家有关系吗?( )

  A.有关系,且是国家建设指导思想 B.没关系,马克思不是外国人吗

  21. 若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国家有密切关系,您会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吗?( )

  A.当然愿意,想参与国家建设,与时俱进B.不愿意,与自己关系不大

  22. 若马克思主义与我们个人有密切关系,您会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吗?( )

  A.愿意,希望自己更有意义地生活B.不愿意,不学习马克思也能好好生活

  23. 马克思主义有科学的世界观,您愿意去了解吗( )

  A.愿意,想科学认识这世界B.不愿意,世界观并不重要

  24.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方法论,您愿意去了解吗( )

  A.愿意,科学的方法论能帮自己处理问题B.不愿意,觉得方法论无所谓

  25. 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成功预见了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现象与规律,您愿意去了解吗( )

  A.愿意,想看看马克思是如何预见的B.不愿意

  26. 马克思本有富有的生活,也取了女神燕妮,可他却抛弃这些安逸,为了信仰颠沛流离(孩子夭折、被国家驱逐),这样的马克思您愿意去了解吗( )

  A.愿意,马克思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我B.不感冒

  28.当今有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抱有兴趣,您认为马克思不能走进青年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青年人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他们并没有实质作用

  B.注重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

  C.外来、及其他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

  D.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存在较大问题和不足

  29.您有看过马克思的有关作品吗( )

  A.看过,且有一定数量 B.看过,但不是自己主动的阅读 C.几乎没看过

  30.您认为马克思主义和我们的联系是怎样的( )

  A.有距离,联系不大 B.有一定联系 C.联系紧密 D.不知道,从未考虑过

  31.您认为马克思主义是( )

  A.一门科学 B.只是一种意识形态 C.既是一门科学又是意识形态 D.说不清

  32.你对马克思主义在未来世界发展中重要性的乐观程度如何?( )

  A.非常乐观 B.较为乐观 C.不大乐观 D.悲观

  34.你认为马克思的基本原理( )

  A.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基本正确,但对当今社会现实不再具有巨大指导意义

  C. 部分正确,但没有去了解学习的必要

  D. 说不清楚

  35.你同意以下哪种反马克思观点( )

  A.马克思主义结束了

  B.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还有些道理,但一旦实践起来会造成惨痛的后果

  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

  D.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

  E.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

  F.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

  G.马克思主义过分注重阶级问题

  H.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

  I.马克思主义会消除个人自由,导致独裁集权

  J.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激进运动的贡献已经微乎其微了

  K.以上全都不同意

  36.您认为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学校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 )

  A.不局限于书本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实践

  B.对于思政课,加大投入,邀请名家来做讲堂

  C.集体组织相关知识能力竞赛等活动

  D.将思政教育和实习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

  37.马克思的形象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

  A.有距离,冷漠 B.严肃、神秘 C.高尚、伟大 D.完全不了解

  38.【填空】您所经历的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有关马克思的相关活动是什么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