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推进科技创新"系列评论 > 正文
创新要有些“可爱的傻气”
2019-07-22 09:00:00  来源:新华日报

  “推进科技创新”系列评论③

  “在我刚开始这项研究时,人们都说我是傻子,而当我获得成功时,人们又说我是天才。”在不久前举行的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上,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理查德约翰罗伯茨说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智者之语有时惊人相似!著名科学家丁肇中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我做寻找新粒子的实验尚未成功之时,人们说我是傻子。但当我找到新粒子的时候,人们又说我是天才。“傻子”与“天才”之间如此之近,究竟说明了什么?

  所谓“傻子”,当然不是真傻,而是有一些“傻气”:专注、痴迷、似乎情商不高、不懂人情世故、只懂实验室研究。然而,这种“可爱的傻气”恰恰是推动创新不可或缺的一种神奇品格与力量。比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常人看来迂腐又呆笨,近乎“傻子”一样,除数学研究之外一窍不通;中国顶尖遥感学家李小文,生活简朴不修边幅,经常脚踏布鞋出入各种场合,被称为现实版的“扫地僧”,乍看也是有些“傻乎乎”;牛顿为了解人眼结构、揭开颜色秘密,将一根针插入眼睛之间;诺贝尔奖得主巴瑞马歇尔将含有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喝下,证明了它才是胃肠疾病的元凶;“两弹元勋”邓稼先,曾经不顾危险用手捡起核弹碎片,并因此受到严重核辐射不幸患癌……这些“傻气”甚至“疯狂”的举动,在“聪明人”看来,无论如何都难以理解。

  略加梳理,有些“傻气”的科创工作者,往往爱钻牛角尖,一条道走到黑,不问成败、不计回报;全情沉浸在喜欢的科学领域里,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辛苦,真正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和魔力;“情商”一般都比较低,对不感兴趣的事情“自动屏蔽”,能够心无旁骛地探索未知;能够秉持学术良知,恪守怀疑和反思精神,严守学术规范,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细细思量,这些“傻气”恰恰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须知,每个人的能量都是“守恒”的,追求物质欲望越多,通往精神世界的通道越少;其他事情上“糊涂”一些,在幽深复杂的科研过程中才能更加“清醒”一点。可以说,正是这种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的“可爱的傻气”,让他们保留了探索真理的天真、专注和纯粹。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研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必须注意的是,功利和浮躁的风气也在不断滋长。如果“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聪明人”太多,而“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傻子”太少;如果热衷于刷论文、报项目、揽课题的人太多,而埋头科研、厚身躬行的人太少;如果花团锦簇、蔚为壮观的“成果”太多,而真正具有突破意义的“干货”太少;如果任由“精明”“圆滑”“世故”之风入侵科技创新的田园,而慢慢失去应有的专注、纯粹、爱国、奉献、奋斗等“可爱的傻气”,学术不端、道德失范现象就可能泛滥,科技创新生态就可能被破坏,最终损害的是我们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学术界和全社会都应该珍视、保护和倡导“可爱的傻气”。对有关部门来说,要注意保护科技工作者这种“可爱的傻气”,给科技工作者更多元、更宽松的“宁静书斋”和“一方书桌”,少一些行政事务的分心劳神,少一些职称头衔的压力捆绑,让科技工作者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最大限度开发自身潜能。科学的荣耀属于孜孜不倦的探索者,仰望星空的“傻子”需要得到社会价值体系的认可和重视。当有着“可爱的傻气”的科创工作者越来越多,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立民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