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第十届学术大会 > 专场主题 > 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正文
朱英明 杨金娇: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下江苏区域发展
2016-11-02 16:58:00  来源:理论之光

朱英明

  近年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多重国家战略江苏在叠加,为江苏区域发展带来了众多机遇。但江苏发展中存在的贸易关系多元化略显不足、产业结构合理性相对欠缺、区域发展均衡性愈发减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家战略红利的释放。未来江苏区域发展要针对上述问题逐一突破,通过逐步提升开放水平、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同步推动区域协调来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1.建设综合性国际载体,逐步提升开放水平

  第一,完善海陆交通体系,丰富对外联系层次。重点打造以连云港港口为核心,南通港、盐城港为两翼的综合性沿海港口群建设,促成港口通关一体化。重点改善江苏沿海地区与徐、淮、宿等城市的交通条件,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在江苏的无缝衔接。重点推进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设,实现长江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在江苏的完美交汇。

  第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国际合作机会。全面接轨上海自贸区,利用江苏的独特优势,复制上海成功经验,提高外资利用质量。全面发挥青奥会等国际赛事知名度,举办国际论坛推动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办学传播文化影响,加强媒体互动建设友好城市。全面对接国际统一标准,引导江苏企业高标准“走出去”,提高红豆集团、熊猫电子等江苏省龙头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国内国外资源有效配置。

  2.创新传统型要素优势,稳步推进产业转型

  第一,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化解产能过剩,引导先进产能置换落后产能,控制新增,淘汰落后,为产业转型升级储存动能。优化制造业产业布局,依据“沿海工业重工化、苏南工业创新化、苏北工业特色化”的规划科学实施产业转移。鼓励协同创新,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院所为平台的创新体系,开发先进技术,提升纺织、冶金、轻工等江苏省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含量,推动江苏省制造业由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向高端的智能制造跃迁。

  第二,围绕重点突破,推动服务业融合创新。以特色金融为导向,大力推动科技、文化与金融产业融合,畅通科技资源、文化特色与金融产品的信息交流。以智慧物流为导向,快速推进多式联运物流,积极创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的物流体系。以休闲旅游为导向,不断拉长拓宽旅游产业链,建设国际知名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以高端研发为导向,稳步推进以创意设计、技术研发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发展壮大,努力营造服务业发展新业态。

  3.打破多维度经济隔离,同步推动区域协调

  第一,坚持“两化融合”,切实解决城乡矛盾。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强化农民土地处置权利,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促进土地向农业大户转移,发挥土地规模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合理进行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统一的户籍制度,统筹城乡就业社保体制,保障农村劳动者公平就业的权利,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投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均等化。

  第二,坚持“三域联动”,着力缩小地区差距。苏南地区作为江苏省的率先引领区,要以上海为龙头,以浙江为合作伙伴,以皖江为辐射腹地,积极构建“沪宁创新走廊”,推进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促进宁镇扬同城化。苏中地区作为江苏省连接长三角外围的过渡桥梁,要以适应新常态为目标,缩小区域差距为核心,培育增长动力为抓手,依靠跨江经济圈吸收上海、苏南发展势能。苏北地区作为长三角外围腹地,要以整合特色资源为落脚点,以发挥互补优势为导向,以承接苏南苏中转移为主要内容,驱动徐州都市圈,淮海经济区融合增长,形成江苏省长三角地区外新的发展力量。

  朱英明 杨金娇

  (江苏产业集群研究基地)

来源:理论之光   作者:朱英明 杨金娇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