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要闻要论 > 正文
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提档升级
2025-05-06 10:54:00  作者:唐斌  来源:光明日报

生活服务消费作为与群众日常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是促消费、惠民生的有效抓手,也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有力支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加强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产业集聚”等系列举措,为生活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提供了明确指引。

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提档升级,关键在于提升综合能力,其中创新服务能力又是基础驱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通过供给侧与需求端的双向驱动实现产业升级,以供给的持续迭代激发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围绕生活服务消费的传统场景进行创新重构,将能进一步促进业态融合、产业集聚,从而形成更强的供给能力。比如,利用VR、AR技术,博物馆里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动起来”,观众得以在沉浸式、有质感的文化场景中与历史实现对话;借助智能穿戴设备,可实时监测居家老人的体征数据,结合大数据感知、分析、决策能力,促进养老服务精准化、智能化。不断涌现的服务消费新场景表明,以创新为导向,将新技术、新模式融入传统服务,就能持续催生新的消费内容,激发新的消费意愿,实现从“服务”到“消费”的有效转化。

生活服务离不开人的服务与管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推动服务标准化、品质化的必要前提。以家政行业为例,“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反映出人才的结构性短缺,这要求我们不断优化和调整培养体系,使其与行业需求更好适配,扩充高质量服务供给能力。近两年,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相关本科专业学生陆续毕业,在就业市场上备受青睐,充分展现了专业人才的价值和市场需求。此外,浙江省推出家政“安心码”,通过背景审查、技能认证、健康体检等多维度信息集成,提升服务透明度,增强了消费者信任感,助力相关人才安心就业成长。这些创新举措都表明,提升人才素质和能力,将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关键路径,也将为提振消费热情、释放消费活力注入更多动能。

现今,城市社区是生活服务消费的高频场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嵌入式服务设施”应运而生,通过优化服务空间布局,推动生活服务集聚与多元功能融合,这对我们促进生活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不无启示。在重庆民主村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满足购物、就医、理发等日常需求,社区不仅仅是居住空间,更成为消费、社交、文化等功能的综合载体。打造功能复合、服务高效的“近场消费”场景,将是满足高频生活需求、提升消费活跃度的重要方向。

生活服务消费不仅关乎物质层面,更涉及文化体验与精神满足。特别是在餐饮与旅游领域,文化元素对消费意愿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比如此次方案强调“支持地方发展特色餐饮”,也蕴含着这层深意和期待。从重庆火锅到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美食不仅满足了“吃”的基本需求,更成为传播城市文化、活跃文旅消费的一大支点。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超九成游客会在出行前或途中做美食攻略,由此可见“吃”及其衍生消费所蕴含的潜力与市场。这也启示我们,或可深化文化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强化消费的情感链接,助力消费提质升级,激发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生活服务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系统提升生活服务供给质量和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层次需求,将让每个人都收获更扎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激荡起奋进新时代的更澎湃力量。

(作者:唐斌,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