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记录 > 图片 > 正文
1938.4.29,他驾机向敌机冲去……
2017-09-22 10:10:00  来源:新华日报

  创刊三月余的《新华日报》报道英雄壮举,七十九年后本报记者追访烈士后人

  1938.4.29,武汉上空,他驾机向敌机冲去……

  陈德手中所拿的,就是1938年4月30日报道了四二九空战的《新华日报》。

  陈怀民用过的箱子。

  1938年4月30日的《新华日报》。

  空战英雄陈怀民

  “我失去胞兄的心境,使我设身处地想到你失去高桥先生的心境,想到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贵国军阀的错误政策之下,因此我不能不告诉你这个真实!你也许能够从悲痛的遭遇中,想到人类的命运吧……”

  1938年4月29日,日军轰炸武汉,镇江籍飞行员陈怀民驾机以身作弹撞毁敌机,与敌同归于尽。之后在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的衣服里,人们发现了他的妻子美惠子情真意切盼夫归的家书。见信后,陈怀民妹妹陈难深感战争给两国百姓带来的苦痛,动笔给美惠子写下了开头这封长信。

  战斗中同归于尽的拼死厮杀,演化成两个活着女人之间的对话。信中,陈难写出了她对“同痛相怜”敌军妻子的理解和安慰,道明了战争给两个家庭所带来苦难的悲悯,更彰显出一个中国女性时刻准备为国牺牲的巾帼抱负。

  近日在腾讯视频开播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第二季,“直面生死”主题的第一期,就选中了这封信。周迅的朗读,不仅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抗战的烽火岁月,更引发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性与大爱的思考。

  昨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身在武汉的陈怀民的侄子陈德,他至今仍珍藏着1938年4月30日报道武汉那场空战的《新华日报》,当日的2版头条,题为《武汉昨日壮烈空战,我击落敌机廿一架》一文中,就记录了“飞将军”舍身撞敌的英勇事迹。

  在今人的回忆中,在文字的勾连中,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一段真实而惨烈的记忆再度重现……

  武汉空战,22岁陈怀民苍天一撞与敌同归于尽

  前两天正是 “九一八事变”爆发86周年,陈德和往年一样,抱着一束花前往武汉东郊的九峰山烈士陵园,凭吊叔叔陈怀民。

  虽已是古稀之年,但回忆起往事,电话里陈老不但声音铿锵,思维更是异常清晰——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由南京迁至武汉后,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938年2月,日军就开始调集大批空军对武汉进行空袭,企图摧毁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

  4月29日是日本天皇的生日,为向天皇祝寿,日军出动数十架战斗机、轰炸机向武汉猛扑而来。中国空军健儿舍生忘死、奋勇向前。当时22岁的陈怀民击落1架敌机后,顿时成了众矢之的,5架敌机将其团团围住。陈怀民驾机左突右闪,但寡不敌众,不幸机身中弹。此时,陈怀民放弃跳伞生还的希望,紧握操纵杆,冒着青烟的飞机呼啸着直扑敌机,与敌同归于尽。

  一声巨响,随即,两团烈火向着长江飘落。青山脚下的江水,永远记住了英雄陈怀民的名字。武汉三镇的人民共同见证了这一悲壮时刻。陈怀民的英雄壮举,使地面上观战的中国军民为之动容,更激励了仍在空中奋战的战友!此役,中国空军损失战机12架,伤亡5人,但击落日机21架,取得抗战以来最辉煌的空战胜利,粉碎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陈德告诉记者,陈怀民撞毁的敌机,是日军引以为豪的红武士——高桥宪一的战机。在日本,只有作战中特别彪悍的士兵才会被称为“红武士”。陈怀民曾经说过的话,让陈德铭记至今,“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

  空战结束后,人们纷纷涌向王家墩机场,热情慰问凯旋的“飞将军”们,陈怀民的事迹,更是在大街小巷被传颂。陈怀民的遗体直到6月初才被打捞上来,追悼会于6月5日举行,武汉民众集体公祭烈士。为纪念英雄,武汉将汉口的一条街命名为陈怀民路。陈怀民的家乡镇江市也将其出生的地方命名为“怀民村”。

  三封“和平”信,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寻找

  抗战史研究学者郭迅告诉记者,四二九空战后打扫战场时,人们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的衣袋中发现了一封信和一张照片,这是他妻子美惠子写给他的家书。“做了飞行士的妻子,总是守着孤凄的日子。所以我时而快乐,时而悲痛,内心深处尽是在哀泣着……”信中还提到了两个孩子, 字里行间流露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对丈夫安危的担忧之心。对普通人民来说,战争带来的伤痛,不分彼此。

  陈怀民的惊天一撞,让亲人垂泪。本名陈天乐的妹妹,也因此改名为陈难。看到这封来自东洋岛国的家书,陈难的心情难以名状。她痛恨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罪行,但照片上美惠子双眼露出的哀怨、担忧和思念,也让她陷入沉思: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样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痛苦,中日两国人民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制止这场罪恶的侵略战争。

  念及此,陈难提笔给美惠子写下了第一封信,“我告诉你,我家里的父母都非常深切地关怀你,像关怀她的女儿一般不带半点怨恨。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手互相友爱地握着,心和心相印着,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我们有理由为这个信念而努力。祝你为全世界的和平而奋斗!”

  郭迅通过查阅史料告诉记者,陈难的信公开发表后,媒体用多国语言向世界广播,掀起了全世界反法西斯的舆论热潮。陈难继承哥哥的遗志,从军抗日。1939年在重庆,周恩来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接见了陈难,并对她说:“你哥哥陈怀民为国捐躯,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你给美惠子的信,我看了,写得好,不只是写给美惠子的,也是写给日本人民的。”

  不过,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信息的封锁,美惠子当时并没看到这封来自异国的信。 1988年4月29日,正是陈怀民烈士牺牲50周年纪念日,年逾七旬的陈难千里迢迢从长沙赶到南京,在航空烈士墓前为哥哥献上花圈。这天,陈难又一次挥笔,为美惠子写了第二封信。但由于年代久远,又没有美惠子的确切地址,这封信一直无法投递。

  1990年,经多方协助,美惠子终于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知晓了这一切。原来,美惠子和高桥新婚后不久,高桥就随军出战。此后,美惠子改嫁、搬家,对异国他乡的寻找一无所知。当读到陈难跨越50年写下的两封信,71岁的美惠子泣不成声,请人转达她对陈难的感激之情。

  陈难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给美惠子写下了第三封信,“美惠子女士,尽管我们俩的国籍不同,远隔海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让我们像亲姐妹一样,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作出贡献!”

  不幸的战争,让陈难与美惠子都失去了亲人。陈难以中华儿女特有的宽阔胸怀,抚慰一位异国妇女心灵的创伤,表达了世界人民共同反对法西斯和祈愿和平的心声。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