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新潮 > 最新推荐 > 正文
百年《珍珠塔》
2017-10-27 10:09:00  来源:新华日报

  《珍珠塔》问世一百多年了,从评弹到戏曲,从锡剧到越剧到扬剧到淮剧到梆子戏到电视剧,种类之多,影响之广,很少有其它题材能与之相比。我幼时常在农村广播里听到锡剧《珍珠塔》,却听不太懂。虽然听不懂,但这名字却是记住了。

  后来陆续看过一些片断,如“方卿羞姑”之类,对《珍珠塔》还是没有整体的印象。直到看了周东亮主演的全本《珍珠塔》,才真正领略了这部经典的魅力,才知道它为什么成为经典。

  一是在于它的民间性。其故事和主题都是如此。《珍珠塔》起源于民间说唱,实际上是一部草根创作。虽然看起来说的是官府人家的故事,但实际上打上的却是民间的烙印。无论是故事的情节,还是叙事的方式,都特别接地气。相国之孙方卿,家道中落,从河南到襄阳投亲借钱,却被嫡亲的姑妈拒绝奚落。表姐陈翠娥闻讯,暗赠传家宝珍珠塔,以助他读书。不料,珍珠塔被强人所抢。巧的是,陈翠娥的父亲陈御史又从强人手中赎回了珍珠塔。方卿生死不明,陈翠娥睹塔思人,相思成疾。所幸方卿高中状元,当了七省巡按,告假完婚。谁知方卿恶作剧,先扮道士,唱道情,讽其姑,妙趣横生。方卿最终与翠娥结亲,皆大欢喜。这样的故事融传奇艳情幽默滑稽于一炉,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戏中对嫌贫爱富的抨击,对穷不失志的赞许,对知恩必报的肯定,张扬的是民间最为认同的价值观。

  二是在于艺术的完整性。《珍珠塔》历经百年,经过多少代人的打磨完善,情节无懈可击,结构干净有力,人物鲜活灵动,唱词大俗大雅,风格亦庄亦谐。其主线围绕珍珠塔做足了文章,从炫塔、赠塔、失塔、赎塔、直至奉塔成亲,丝丝入扣。周东亮这一版中,暗写了“松亭许亲”和“当铺赎塔”两节,剪除了许多旁条逸枝,使全剧更为紧凑。戏中的一些唱段,让人击节。如方卿与姑妈的对唱叫板,直接将民间吵架的情态搬上了舞台,其中,姑妈连用的十个比喻,让人匪夷所思,过耳不忘。又如,陈翠娥赠塔,将珍珠塔包成干点心,反复叮咛,弦外之音,最是妙绝,将二人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又如,《再见姑》中的十好十不好,更是将民间的麻衣相术用到唱词中,诙谐生动,风趣幽默,让观众会心一笑,感同身受。

  三是舞台表演的精粹性。方卿的坚忍、翠娥的多情、姑妈的势利、姑父的仗义,都被演员完好地展示出来。周东亮有锡剧王子之称,唱腔高亢,音色优美,他人难及。他对人物的理解入木三分,对细节的把握细致入微。比如,翠娥赠塔一节,方卿接过点心包,手中一沉,险些坠地,令人叫绝。非大艺术家不能与人物贴为一体。又如跌雪失塔一节,他在舞台上一边翻滚跌爬,一边唱腔不断,而气息不乱。非真功夫不能如此也。

  《珍珠塔》确是一部经典之作,它是我们民族的宝贝。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它,传承它,弘扬它。我觉得它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即使与著名的西洋歌剧相比,也毫不逊色。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刘旭东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