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悦读 > 新华读书会 > 正文
《孤独六讲》
2017-08-31 15:57:00  来源:新华日报

  半城读书会荐读

  《孤独六讲》:孤独是新生活的一扇窗

  《孤独六讲》是一本视点独特且略带黑色幽默的书,蒋勋从多角度诠释了孤独这一人类害怕却又无处不在的事物的涵义。让人用孤独的视角了解人性深处的欲求,了解现代人身上越来越缺失的东西,而正是那些缺失的东西让这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孤独感。

  孤独二字在蒋勋那里竟可以坦然成为生活的方法。享受孤独也好,思索孤独也好,或曰畏惧孤独也好,人其实不能总是太苛求,生命中该来的自然会来,如果孤独了,反而可以是新生活的一扇窗。

  因为“这是一个愈来愈孤独的社会,快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这里似乎是对人类情感关怀提出问题的环节,我们每个人都急着说话,每个人也都没把话讲完。是不是社会的发展真的应验了人常说的“表面愈华丽,内核愈空虚”呢?

  蒋勋对孤独的处理是有条理的,他创造了孤独美学——孤独是什么?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不是无所作为的自卑,不是厌世绝望的哀怨,不是失意滋生的忧伤,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那些只能叫无聊,与孤独无关。

  孤独是人活在世的大事。蒋勋娓娓道来的对孤独的注解让人心中愈发清净明亮,关键是放慢了生活进展的速度,有了停下来看世界的机会。

  譬如,在情欲孤独这一章节,作者认为少时的情欲只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会转化,会以其他方式释放出来,男生通过阅读武侠小说,女生则读琼瑶。许多回忆和建构青春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好,《蓝色大门》也好,《我亲爱的爱达荷》也好,他们的桥段均可以在情欲孤独里找到理论基础,孤独的情欲是青春的主题,如果在青春的时候,情欲是热闹的游戏,或者是唾手可得的玩具,那么这个世界上也许不会总有勾得起浓烈怀念的青春往事了。

  李白有首诗,《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一种很闲适很坦然的孤独感,他并不害怕孤独,反而享受孤独,这样的孤独是饱满而充实的。当我们面对孤独,是从容地去面对,还是不断努力去打破这种孤独感呢?我们不停地去接触人群,参加聚会,结交许多朋友企图消除孤独,可最终的结果是一群人在一起的孤独,只是因为言语和动作缓和了孤独的存在感,倘若大家散去,孤独依旧如期而至,我们的人生依旧变得干涸而沉寂。正如作者所说:有时候我会站在忠孝东路边,看着人来人往,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心事,与孤独完全对立的位置,那就是寂寞。

  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的。孤独是生命存在的常态,虽然很多声音一直希望避免这种常态。孤独长期不被重视,逐渐被边缘化,成为了生存的变态,曾经张楚唱“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孤独在每个人心里是不能告诉别人的,因为孤独是软弱的,愚蠢的,不识时务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是个拿不到台面上的情绪。然而孤独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境界,它让人的思绪向灵魂的深处飞去,使人在浮华底下看到生存的真实性,孤独有时是睿智地、深邃地、从容地、真实地审视人生、反省自我。

  钟 和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蒋勋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