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近日,人民日报社编撰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出版发行,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故事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深刻,既展现文化软实力,又具有实践指导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
这本书的故事涉及古今中外,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多,故事来源广,讲述语境丰富,可以说是一部迷你版、袖珍版的中国故事,其中有三个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是底蕴深厚。书中讲的故事涉及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引用春秋宋国大夫正考父的家庙铭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金陵五题》、杜牧《阿房宫赋》以及《古文辑要》等历史文化典籍,借以阐明领导干部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杜绝贪腐,要听真话,要鼓励别人讲真话。
第二是点铁成金。比如“滴水穿石”的故事,书中说,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赴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他说,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应该不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取,敢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这个故事真是点铁成金。这个铁是我们对滴水穿石的一般理解,而这个金,就是作者赋予滴水的这种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新精神。
第三是喜闻乐见。讲故事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让人想听、爱听、听得过瘾。比如书中讲到红军半条棉被的故事,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一句话把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概括得淋漓尽致而又感人至深。习主席在美国访问时,讲到自己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这个细节一下子击中了美国民众的心。这样的故事,语言极其生动,听上去似乎很家常,但细细一想又很不寻常,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习近平主席讲的这些故事,都是从历史传承中来,从文化经典中来,从现实生活中来,从人民群众中来,从工作实践中来,是最值得点赞的中国故事。
康 震(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