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新华要论 > 正文
当代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中国发展新理念
2017-04-13 08:55:00  来源:新华日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社会紊乱,是社会内部病态问题的症候。

  ■  意义的缺失动摇了社会规范的严肃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失序的危险。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目的是为中国人民构建一个精神家园,使社会生活建立在有意义的氛围中。

  ■  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中华民族才能重新获得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自信和自尊。

  ■  美国的长期利益根本上在于深化与中国的关系,而不是为了战术利益去撕裂这种关系。

  ■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只有大家都顺利发展,自己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只有共同发展,才有各国的发展。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说当代社会是“风险社会”,这是因为人类掌握数量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的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手段,但人类驾驭自己欲望和情感的德性却似乎没有明显相应的提升,人类对世界的改造所产生的变化,再加上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相互矛盾的利益追求,人类就越来越陷入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之中,人类的前景是祸是福,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判定了。正是基于此,我本人对当代社会和人类文明有某种深深的忧虑:当前,似乎全世界都处于某种混乱状态,或者说,社会处于“混沌”状态,处于一种明显的“不确定性”之中。由于欧美政治直至军事干预所形成的中东的乱局,导致社会分崩离析、民众生灵涂炭、“伊斯兰国”等极端主义崛起、恐怖主义活动成为常态、难民和人权问题日益严重;由于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世界格局的变化,欧美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势力抬头,英国脱欧公投、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且公开鼓吹“美国至上”和贸易保护主义;法国尼斯惨案、美国达拉斯枪击警察案、德国慕尼黑枪击案和柏林的卡车撞人案、英国国会附近的袭击案……今年2月份在慕尼黑举行的安全会议,主题是“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充分反映了当前世界对未来前景的茫然状态。

  先看西方世界,美欧国家借助冷战的胜利,不断进行颜色革命,压缩战略对手的活动空间和发展可能性,胃口越来越膨胀。他们对中东地区进行干预,不仅没有能够按照西方人“先验”设定的民主模式改造中东,反而让中东陷入了难解的错综复杂的混乱之中,西方人出现了无力感,另外基于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崛起导致了西方自身的自信心受挫感。历史的辩证进程,使西方的价值观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反过来也对西方社会造成了伤害——譬如,他们的人权高于主权旗帜下的干预所造成的无序、混乱、恐怖主义、难民、偷渡等等——在改变着当代欧洲的秩序。英国脱离欧洲,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反拨,也许是欧洲重新碎片化现象的开始;不仅在欧洲与亚洲、非洲接壤的文化边缘地带,如巴尔干、高加索、乌克兰等地方出现紊乱,而且在法国、比利时乃至德国都不断地发生严重的恐怖事件。在北美,美国特朗普、桑德斯现象,说明了右翼和左翼民粹主义的崛起;另外,达拉斯等地出现了美国黑人连续有意识地枪击警察的案件,这也许是美国内部体制性分裂的开始。社会紊乱,是社会内部病态问题的症候。

  在西方,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基于战后成功发展后的停滞和老化所造成的彷徨和无力感,面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迅速崛起,欧美社会也出现了不知如何才好和深感力不从心的心境。对中国来说,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直进行自觉的改革,而且明确要不断深化改革,问题是“如何变才是对的”;对于欧美来说,在苏联解体之后,欧美一直认为自己是所谓“普世价值”的代表,人类文明的历史已经终结了,但是全球形势目前的演化,让西方世界也无法像上个世纪末那样自信了。由于亚洲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独特文明和价值观的大国的迅速崛起,现在许多西方人也开始反思自己的道路和模式了,也就是说西方人目前所面临的局面是:“变,还是不变?这是个问题。”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中国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道路,中国政府着眼长远,政策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这是西方国家应该学习的地方”。而特朗普一句“美国优先”,就把西方人在意识形态的优越感搞成一地鸡毛,也让许多盲目崇拜美国的人感到茫然无助,“普世价值”似乎应声化为泡影。

  实际上,整个世界都面临着迅速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世人感到焦虑不安。中国已经深深地卷入经济全球化,我们也无法完全置身事外。在世界已经变成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的情景下,中国也无法完全置身事外,必须未雨绸缪,在反思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探索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向,所以,中国开始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国际观。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韩震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