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悦读 > 新华读书会 > 正文
《质与量的战争》
2017-03-23 09:06:00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量的扩张”必须让位于“质的突破”

  新华读书会

  在物质缺乏的年代,追求数量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在生活极大改善的今天,品质则是人民需求的导向。

  这两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又提出开展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满足需求的能力不足。低质量、假冒伪劣产品的产能过剩,必然导致市场需求疲软或转向国外市场,马桶盖、婴儿奶粉等事件的曝光充分说明了当前中国市场这一问题的严峻性。追求品质还是追求数量?在物质缺乏的年代,追求数量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在生活极大改善的今天,品质则是人民需求的导向。因此,实施“供给侧改革”,其目的之一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中国零缺陷管理奠基人、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人兼院长杨钢撰写的《质与量的战争——“中国品质”的破局与良方》日前再版,而该书最大的特点则是将零缺陷管理理念与中国本土实际相结合,通过剥洋葱式的层层分析,找准国货品质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打造“中国品质”指出了一条全新的质量竞争之路。书中,杨钢指出了国内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思维误区。在质量缺陷的认识上,依旧存在惰性思维。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能够容忍相对较低的“差错率”“缺陷率”“次品率”等,认为这是批量生产所不可避免或者是无可奈何的。事实上,如果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对产品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缺陷率是可以大幅下降的。很多企业推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大量制度,但在执行上却大打折扣。但现实中,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情况”屡见不鲜,如果对质量问题“熟视无睹”,习以为常,长此以往,公司上下就会变得麻木,质量问题则无从改进。

  误区二:工具误区。国内企业“非常注重”质量,每每以取得ISO9000认证为荣,以为取得了质量认证就已经实施了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就会大幅提升。更有甚者通过做表面文章取得认证,私下依然我行我素,质量认证成为一个招摇过市的招牌。此外,对质量管理工具方面,还存在另外一个误区,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M)、ISO质量体系、“PDCA”戴明环、“六西格玛”等等质量管控手段被片面、机械地广泛运用,把这些工具、方法当成治世良方,过度地夸大了其效果和功用。很多企业管理者一谈到质量张口闭口就谈“PDCA”循环,似乎这些管理工具能够做到无所不能、包容万象。事实上,“ISO质量体系”是标准和规则;“卓越绩效”是评价系统;“六西格玛”是有组织的质量技术活动;“PDCA”戴明环是自我提高的改进方法,这些管理工具正如一个笑话所说的,无非是一个醉汉对电线杆的依靠。只有将以上要素融会贯通形成体系,在使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方法,工具才能发挥作用。

  误区三:系统误区。质量不是作为一个孤岛而存在的,每个部分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最后的质量。在企业生产中,诸如加工问题、包装问题、设计问题等等,大多归类于质量问题,似乎质量管理人员就是问题产生的主要责任人,而质量问题则成为一个万能筐。事实上 ,“质量问题”事关销售问题、市场问题、设计问题、制造问题、安装问题、采购问题、物流问题和服务问题等等。解决质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质量工程师,而在于公司生产的每一个链条,每一个环节。许多公司常将相当于总营业额的15%到20%的费用用在测试、检验、变更设计、整修、售后保证、售后服务、退货处理及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上,所以真正浪费的原因是质量低劣。只有树立了全员参与、全员有责的理念,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就能够有效避免时间、金钱和精力上的浪费。

  相对于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其他认识误区,以上三个误区可以说非常具有代表性。对此,杨钢博士开出了一剂良方:零缺陷管理。零缺陷管理也被称为“缺点预防”,其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的目标而奋斗。

  总的来说,零缺陷管理有四大特点,一是从思维入手,通过改变员工思维、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质量观念,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二是以绩效改善为目标,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使产品符合对顾客的承诺要求,从而实现价值提升。三是以预防为导向,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有对产品或工作差错的事先防范和事中修正措施,保证差错不延续并提前消除。四是以融合为手段,将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管理工具相融合,简便易行。“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大体可概括为:基于宗旨和目标,通过对经营各环节各层面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保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缺陷趋向于“0”。(孙丽娜)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杨钢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