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悦读 > 阅史观今 > 正文
傅佩荣谈国学:怎样过好这一生
2017-01-26 09:05:00  来源:新华日报

  阅读经典

  当今很多人心中的国学,典籍浩瀚无从扼要;经后学曲解和商业利用而迷雾重重;精华糟粕并存难以明确区分。此时,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国学与人生》一书,厘清概念,重建体系,提炼智慧,以数十年严谨的学术研讨,还原国学原貌;站在中西贯通的哲学高度阐述国学大用。

  《国学与人生》提示我们,普通人学习国学首要和终极的目的,不是成为高深莫测的“大儒”,不是掌握更多的国学知识,而是经由其精华思想的启发,彻底明白该如何过好本人这一生。

  为什么有些人买遍世界却越来越不幸福?为什么丹麦等国家物质富足、制度完善,自杀率却很高?为什么人拥有了巨额财富之后,如果不行善就极易堕落?今天的中国,精神需求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人生必须找到“意义”,是傅教授所论人的“身心灵”三个层面中,灵性这个层面的必然要求。

  举凡理想、工作、处世、情感等问题,诸如安全感、生活质量、自律与自在、财富与尊严等论题,都必须在“找到本人人生意义”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恰当的解答。正如书中提到的尼采的名言:“一个人知道本人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忍耐任何一种生活。”

  对于人到底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确定自我在天地之间的坐标,如何处理本人与别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变化无常,儒道两家和《易经》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好的答案。两千年历史呼啸而过,时代在变,但人性未变。傅教授指出:“儒道两家面对虚无主义的危机,分别提出处理方案,不只救治了当时的困境,也为人类留下了永久的启示。”

  本书爬梳剔抉,正本清源,使读者得以领略原汁原味的儒道思想。如“天”的发展流变,使今人对这个笼统、玄妙的词汇有明晰的认知。作者帮我们澄清曲解,明白三纲五常并非儒家思想,近代“反孔批孔”的对象不是真实的儒家而是朱熹塑造的儒家;而两千年来,民主统治者鼓吹的“儒术”,本质是“荀学”,不是孔孟之道。当国学教育在大众传播领域良莠不齐时,作者的这些观点都对珠玉蒙尘的国学,对内心困惑的读者提供了深入的解惑纠偏之功效。

  本书将儒道两家的基本理念和《易经》的智慧概括为简单易行的几点:

  儒家提示我们:对本人要约,对别人要恕,对物质要俭,对神明要敬。道家期许我们:对本人要安,对别人要化,对自然要乐,对大道要游。《易经》可用四句话描述:存本人以诚,待别人以谦,观万化以几,合天道以德。

  儒家主张人心向善,经过涵养身心使人安稳踏实、保持愉悦;道家倡导智慧觉悟,经过体道悟道使人消解苦楚、去除执着;《易经》教人居安思危、察微知几,观天道以安排人事。学好这三部分理念,便能在可为的领域全力争取,培养德行、能力和智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也能对无常的部分处之恬然,对“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成透彻的理解。

  本书视野开阔,傅教授在对中西文明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发前人所未发,阐述独特创见。例如,傅教授认为孔子促成了人的“自我觉醒”。人们通常从道德涵养的方面认识儒家,认为儒家思想经过对人的约束完成理想社会的构建。但傅教授认为,在孔子之前,只有天子或圣贤才拥有对本身力量的决心,普通百姓只是被动地按照规则生活。孔子正式提出经过学习和涵养,人人皆可超凡入圣,他启发平凡人自动地考虑本人的人生,发挥理性的潜能,表现了原始儒家思想启蒙的重要力量。

  李伟楠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李伟楠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