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数智化转型,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05-23 09:50:00  作者:郑琼洁  来源:新华日报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截至2023年底,江宁区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年内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累计84家,新增数和累计数均蝉联全省区县第一;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7家,位列全市第一。数字的背后,是江宁在基础网络平台搭建、专项资金及政策激励、“一对一”动态跟踪服务等方面的务实善为。

数智赋能,垒起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高地

基础夯实,数字设施建设位居前列。截至2022年底,江宁区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4000座,总数位居南京市各区首位。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打造的国家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网络,为全区数智赋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主体强劲,示范标杆作用更加凸显。江宁区1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有4家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0%;51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中20家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约为39%;12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7家,占比约为58%。

服务优化,数智保障措施日趋完善。2023年,江宁区扎实推进规上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免费诊断服务项目,已为172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服务。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资金支持,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下发奖励资金3650万元和8100万元,惠及企业58家和130家。

“四化”引领,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精准化”政策引领,激发数智化转型强劲动能。一是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制定《江宁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并将“智改数转”相关目标进行分解,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络员制度,定员定岗定职形成“智改数转”工作合力。二是完善体系,专项支持。江宁开发区专门发布了“专精特新八条”,对首次纳入江苏省“千企升级”企业培育库,首次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的给予专项激励。三是精准诊断,优化方案。为规上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免费的“一对一”诊断服务,助力企业加速实现数智化转型。

“系统化”要素整合,培育数智化转型关键要素。推动数智化转型软件创新发展。利用标识打通企业设计、制造、物流、销售、售后等全生命周期。支持工业软件国产化攻关及推广应用,加快构建“融合应用”“软硬并重”的发展格局。积极实施人才强企策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的人才开发新格局。对于首创提出企业投资高层次人才初创项目发生损失的,最高予以100万元的风险补偿。加强企业信息安全防范。推动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培育和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试点,指导企业落实与自身等级相适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柔性化”协同创新,推进内外部产业链联动发展。包括积极推动内部供需链、生态链协同,实现了供需链、生态链协同制造和大数据智能运维服务。赋能外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如中电鹏程打造的“基于物联网和边缘智能的电子制造装备生产运维管控平台”,可帮助企业实现质量波动率降低20%以上,设备寿命延长30%以上,设备维护成本降低50%以上。加速推广柔性化定制方案。辖区的“科远智慧”作为中国领先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供应商,可按照客户个性化要求建立专项销售和生产方案,为客户创造需求并实现价值。

“集群化”生态培育,完善数智化转型服务机制。搭建一批数智化转型技术平台。着力在滨江开发区设立研发中心,布局一批创新中心、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等,推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创新平台和技术资源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数智化转型。培优一批数智化转型服务商。遴选出中电鹏程、优倍自动化、菲尼克斯等22家服务商。建立服务商绩效考核机制,动态调整资源池名录。分类分级建立项目培育库,梳理专精特新企业“智改数转”底数和需求,形成任务清单,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示范引领标杆企业。遴选一批标杆企业,开展“智改数转”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国电南自”被工信部列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电力装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科远智慧”获批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称号。

“三力”并举,持续夯实专精特新领跑优势

挖掘数据内在效能,拓宽数智化转型应用力。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鼓励和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共同探索数据挖掘、存储共享、交易使用、动态维护等规范标准;鼓励企业将核心业务、设备产品、数字化基础设施等向云端转移,提高产品使用效益,降低数字化运营成本。增强数据安全技术应用。鼓励区内有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应用区块链、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技术保障数据安全;鼓励数据服务企业开展数据标注业务,支持外包、众包等模式创新。制定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标准化实施方针,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安全性。加速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建设。发挥自身“5G+工业互联网”融合示范先导区的优势,不断创新“数智化+制造”模式,培育数字孪生、云制造、众包设计等新业态。

完善转型服务体系,提升数智化转型保障力。积极培育复合型数字化人才。一方面积极提升员工数字化技能,通过数字化人力资源平台,预测、识别和改进形成闭环的职业培养体系。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与高校加强合作,加大学科交叉人才培育力度,提高复合型人才比例。构建多层次投融资体系。鼓励各类资本建立覆盖专精特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将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资质纳入金融机构征信系统,携手银行等机构开展专精特新专项融资服务。创新数字化转型服务方式。及时向专精特新企业详细讲解最新的数字化生产技术和业务流程,定期发布江宁区的产业数智化转型动态,清单式促进企业“智改数转”项目落地实施。

营造融通生态,形成数智化转型协同力。打造链式创新“共同体”。鼓励区内头部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数字化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升头部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共同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实现数据安全“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数字产品安全和质量的规则制度,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调度和运营监测,帮助企业及时协调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企业数智化转型质量。扩大开放创新“朋友圈”。重点以江苏软件园、未来科技城、麒麟科创园作为产业集聚载体,建立招商项目资源平台,引导区内专精特新企业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在研发、生产、物流等各方面开展合作。

(作者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宁实践调研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