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注这里:
微信
首页
学习新思想
要闻要论
中心组学习
研究中心
思想周刊
名家新论
视频直播间
本网专题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
-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读史明智
以公心选贤任能
事实证明,选人者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选用什么样的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用人生态,就会锻造什么样的人才队伍。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4-13 08:58:00
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冷暖
它用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关心群众疾苦需要用心用情。怀揣真情实意,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疾苦,才能有效化解群众生活难题。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4-06 09:37:00
从政当铭“公生明”
细读下来,能深刻体会到它告诉人们一个显见道理:为政者应该有一颗公心。有公心,遇事才会明察。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3-30 09:23:00
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说起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报告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意义非凡,乃是因为他下了一番大功夫,苦练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3-23 09:29:00
自律者方得自由
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细细品来,确实如此。它道出了自律与自由的内在关系,告诉人们“自律方能自由”这个朴素道理。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3-16 09:42:00
为国计民生建真言献实策
这段科学家建言献策的佳话,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实际上,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建言献策、纳言助政的例子并不少见。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3-09 09:26:00
监督也是一种防错纠错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广为人知的“窑洞对”,并被后人称为经典之谈。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3-02 10:50:00
既要惩“贪”也要治“懒”
际上,贪,当然祸国殃民。懒,同样也会误国误民。所幸的是,对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早就有人认识到了,并一抓到底。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2-23 09:45:00
方法科学才能彰显领导力
在团队管理中,不仅正向激励至关重要,当罚则罚也须臾不可或缺。延安时期,毛泽东就上演了一场“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亲自处分了两名战功赫赫的爱将——黄克功和肖玉璧。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2-16 09:54:00
修好涵养家风这门“必修课”
古往今来,大凡颇有成就之人都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风环境中,并且把涵养和传承良好家风作为一门时刻不忘的“必修课”。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2-09 09:47:00
为政当以廉洁为要
对于为官者来讲,廉洁是一张不可或缺的入场券。没有这张入场券,是进不了为政这扇门的。即使暂时蒙混过关,迟早也会被清退出来。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1-26 09:00:00
走访群众要“身入”更要“心入”
它用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关心群众疾苦需要用心用情。怀揣真情实意,才能把走访群众变成走心。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1-19 09:17:00
虚心接受批评方能致远
习仲勋以“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态度来对待批评,成为虚心接受批评的典范。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7-01-12 09:49:00
讲真话是一种担当
以“犯颜直谏”而千古闻名的唐朝政治家、思想家魏征,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成为敢讲真话、实话的生动榜样。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日期:2016-12-22 15:24:00
频道精选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农村基层
“文化创造核心在人”:理论逻辑、现实观照与时代建构
以优良家风家教助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筑廉基 兴乡村
作风建设重在化风成俗
筑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法治根基
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
表态不如表率
思想周刊
【新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政声】努力把思政课办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智库】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参事】依托法治政府建设,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