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声音 > 正文
“双网”增创常州工业发展新优势
2019-07-30 10:12:00  来源:新华日报

  声 音

  常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世纪80年代就创造出“小桌子上唱大戏”“双手舞出八条龙”的发展奇迹。然而,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消耗环境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当发展速度减慢、传统优势产业持续面临挑战时,常州未来的路怎么走?近年来,常州以工业和能源互联网为突破口,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和“千企上云”工程,加快建设和发展面向实体经济应用的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力争实现“双联双智双提升”,增创工业发展新优势。

  在全球坐标系中找准发展路径。如果把常州放在全球坐标系中,研究、对比德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南京、苏州、无锡等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不难发现,常州的工业优势在于制造业基础扎实、制造门类众多,缺点在于门类“小而散”、没有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集群。为此,常州坚持“科技长征”,连续14年“走出去”招引大院大所资源,增强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常州积极寻求工业发展新动能,尤其是想方设法把原本小而散的“配套产业”“配套企业”串联成线、成网、成一个有机系统。

  工业和能源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将对常州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常州在工业互联网应用领域具有迫切需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常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万亿元,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6家,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超2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超60家。面广量大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亟需通过“互联网+”改造提升,提振效能、增强实力。常州发展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基础较好,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近几年智能制造名城的打造已经为发展工业互联网奠定了基础。在能源互联网领域,2018年,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接近600亿元,智能电网产值规模超过400亿元。常州是国内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变压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拥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常州也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生产基地,光伏技术世界领先,拥有天合光能、亿晶光电等一批上市公司。同时,这几年动力锂电池在常州也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先后引进了中航锂电、宁德时代等一批重量级项目。依托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天合光能、苏文电能、万帮新能源等一批本土企业加快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向能源互联网产业进军。

  盘活产业家底实现“双联双智双提升”。常州基于深厚的制造业底蕴,把智能制造、工业和能源互联网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和“千企上云”工程,加快建设和发展面向实体经济应用的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力争实现“双联双智双提升”。

  抓重点促“双联”。以“互联网+工业”和“互联网+能源”为重点,以企业上云为抓手,大力促进“互联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增强核心竞争力搭台,为广大中小企业赋能,加快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盘活产业资源,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目前,常州市上云触网企业4161家,省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72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常州已有航天云网、天正工业、数码大方等一批探索者、推动者,并且正在加速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以“双联”促“双智”,努力把“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塑造成为常州工业明星城市的重要标识。2014年起,常州加快实施“三位一体”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在硬件上推动机器换人,在软件上推动企业上云,率先打造出“一横多纵,五星上云”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天合光能的综合能源管理“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星星充电的电动汽车能源互联网及运营模式创新(常州地区)示范项目等,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名单,成为国家级能源互联网试点工程。今年6月,常州还举办了首届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旨在打造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互动交流平台,促进“互联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双智”促“双提升”,通过打造“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品牌,努力提升常州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水平、提升常州新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链和产业链。2018年,常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万亿元。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12.8%,对产值增长贡献率达44%。

  积极构建系统生态。尽管常州在工业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面临缺资金、缺标准、缺安全和缺人才等痛点,高端信息服务业相对欠缺、本土服务商发展还不充分、信息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为了突破这些制约,常州尝试与航天科工、机械总院等央企及华为、百度等ICT领域的世界级企业合作,把他们的生态合作伙伴和资源引入常州;与阿里共建常州大学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培养发展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急需人才;今年4月成立常州工业互联网产教联盟,旨在突破应用技术研发,联合培养人才,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汪 泉

  (作者为常州市委书记)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汪泉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