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024-05-16 09:24:00  来源:新华日报

本期访谈嘉宾:启东市委书记杨中坚,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标这一重大要求,我省有哪些具体实践?

成长春:近年来,江苏更加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浙皖等省份的协同联动,更好地以江苏高质量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首先,一体化发展蓝图走进生动现实。近5年来,沪苏浙交界处灯光区域逐渐连成一片,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引领性发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G60科创走廊和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加速建设,南北共建省级园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其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再上新台阶。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春风,江苏深入推进交通强省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最后,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协同创新取得新突破。江苏持续加强生态环保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路径。分类补偿“见实效”,为绿色江苏筑牢屏障,纵向补偿“走在前”,优先支持生态功能区域,横向补偿“跨地域”,共建共享一江清水。

杨中坚:启东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叠加的绝佳机遇,切实把跨江向海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优江拓海的崛起态势。一方面,我们发挥上海北翼“首站”优势,扛牢跨江融合“首为”担当,推进产业共链、载体共建、服务共享,切实以“协同共建”深化“融合共进”。另一方面,我们牢固树立“全域皆沿海”的思维,推动目光向海聚焦、资源向海聚合、力量向海聚集,全力兴港口、聚产业、拓空间。一是聚力高能级港口,打造向海发展主引擎。深化与上港集团等合作,2022年10月“2+2”码头全面开港运营,实现开港即繁忙。二是聚力高质量产业,打造向海发展动力源。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聚了华峰超纤等一批百亿级重特大项目。全面融入国家级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世界“首艘”“首台”“首套”创新型高端海工产品从启东驶向深蓝。三是聚力高水平园区,打造向海发展承载地。提升吕四港公共配套服务水平,加快实现由“单一港口发展”向“港产城深度融合”转变。推动海工园“腾笼换凤”,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海工及重装备产业基地。

记者:我省如何进一步放大区域联动战略叠加效应?

成长春:江苏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持续放大区域联动战略叠加效应,为新时期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打下良好基础。一方面,推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1+3”重点功能区落地落实。扬子江城市群需突出协调联动,深化改革创新,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现实模样的标志性窗口;沿海地区需坚持开放合作,筑牢绿色底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江淮生态经济区需立足生态优先,注重节点培育,走出相对欠发达地区聚力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典型路径;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需强化龙头作用,增进区域认同,引领省际接壤地区共建共享现代化成果。另一方面,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改革先行探索,更大力度支持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确保城镇化的有序进行,规划中注重人的需求,包括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通过改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人口的合理集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支持重大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设,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杨中坚:作为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前沿区”,启东将发挥“南通好通”“左右逢源”的优势,主动策应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全力打造长江口“南有临港、北有启东”的产业生态圈,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一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坚持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密切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协同工作领导小组对接,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体制机制上实现更大突破。二是进一步强化规划设计。坚持以国际化视野谋划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上海向北辐射的首选城市。全面加强与上海“五个新城”总体规划以及崇明、太仓等周边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的对接联动,全面落实“东平—海永—启隆”城镇圈协同规划,在更大范围内汇聚高端资源要素。三是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实施深化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行动,加快推进交通畅联、科创互动、平台共建等六大工程,实现开放“同圈”、产业“同链”、生活“同城”。聚焦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深化拓展与上海、苏南园区高水平协同共建路径,打造“生物医药就到启东、海工船舶就来启东”的产业地标。

记者:我省应如何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杨中坚: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持续提速,三省一市持续加强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有力推动了各类资源要素的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启东将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分工协作、深度融合。一是内强园区。持续提升沿江沿海产业带承载能级,深化与上海张江、临港新片区等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合作,精准招引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逐渐从“产业配套”成为“合作伙伴”,成为上海大都市圈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二是共建载体。深化启东配套浦东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长三角高校启东研究机构集聚区,建成启用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医药制剂中试基地,推动上海大学启东概念验证中心、南通大学海洋研究院签约落地。三是外拓飞地。做大做强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北京、南京等地离岸孵化器建设,建强“外地孵化、启东转化”“外地研发、启东制造”链条。四是用活联盟。发挥浦东·启东跨江融合生命健康产业联盟作用,对接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生态共建。加快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引导企业用好“惠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更好融入长三角产业体系,共建更富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成长春:江苏应更加主动联动其他省市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共建高水平重大创新平台。高水平共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若干分中心建设,优化新型科研机构治理体系,组织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构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合作网络,打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协同的创新共同体。共促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江苏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开展跨省域产业链协同培育试点,进一步完善产业、创新、财政、金融、区域和公共服务等集群政策支持体系,深化集群间研发攻关、市场开拓、技术标准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协同更新长三角产业链图谱,并基于此继续开展长三角补链固链强链计划,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落地长三角,着力形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共筑安全稳定供应链体系。完善长三角供应链体系是锻造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我省链主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关键作用,绘制供应链招商图谱,分析重点产品上下游协作关系,精准招引关键环节、核心部件、重点材料项目,进一步加强全球互联互通,让要素循环更加畅通便捷、有效配置。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形成自主可控、稳定畅通、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本报记者 袁媛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