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军事 > 正文
当前世界军事形势与发展特点
2017-02-22 09:51:00  来源:学习时报

  世界安全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与之密切关联的军事发展尤为活跃。世界主要国家军队在保障各自国家安全方面,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各主要国家在深入推进新军事变革的同时,确定新战略目标,建立新型指挥体制和力量构成,创新作战理论和大力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推动新质战斗力生成,世界军事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当前,国际安全环境总体保持稳定,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抑制战争的因素不断增多,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危险在提高;中东等局部地区战乱不止,一些热点问题持续升温,接近战争边缘;世界军事总体态势没有发生大的结构性变化,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军事发展呈现新特点。

  更加强调军事战略的进攻性,大国间军事对抗加剧

  美国提出“一体化军事战略”。其战略目标是:以强化美全球联盟伙伴网络为基础,以威慑、拒止和击败国家对手,并扰乱、削弱和击败暴力极端组织。为此,美将采取推动体制改革、发展必要军备、实施全球一体化作战三大战略举措,以确保能同时应对国家间冲突、非国家冲突和混合冲突。在欧洲,美联合盟友沿波罗的海至黑海一线与俄展开军事对峙,强化威慑态势;在中东,加大增兵力度,在打击“伊斯兰国”的同时,与俄大打“代理人战争”;在亚太,推动“再平衡”战略军事部分进入到以巩固提升美在亚太军力优势、打造美主导的地区安全架构为重点的第三阶段,在加强高端战力部署的同时,着力编织以美日为核心,以韩、澳、菲、新等盟国为补充,以越南、印尼、印度等伙伴国为外围的“印亚太安全网络”。

  俄罗斯战略取向更显主动性进取性。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首次将“非核遏制”纳入军事战略体系,充实完善“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积极调整各战略方向兵力部署,以确保有效慑控周边。在西北和北部方向,增强波罗的海和加里宁格勒地区驻军,加大在波罗的海和北大西洋的核潜艇巡航力度;在西部方向,新建3个陆军师,形成北、中、南3个集团互为犄角的战役布势;在南部方向,组建完成驻克里米亚军队集团,驻军规模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在东部方向,计划在千岛群岛以及与日有争议的国后和择捉岛上修建军事设施,恢复对日本—关岛—夏威夷三角地带的战略巡航;在叙利亚,强化与两伊和土耳其的反恐合作,宣布在叙开展一场无限期的作战行动,并建立永久性海、空军基地。

  日本强调“联合机动防卫”。日本不断渲染中国和朝鲜军事威胁,借机扩张军力,企图从东海南海两个方向将中国军事影响力围堵在第一岛链以内。一是强化西南方向战场建设与兵力部署。加强那霸、福冈、与那国岛等地兵力部署,计划2020年前在日本至台湾沿线诸岛兵力增至约1万人,以构建防空反舰作战体系。二是积极构建“日美+”小多边军事同盟。借朝核问题改善与韩关系,谋求共享反导反潜情报;借南海问题提出协美巡航,帮助越、菲等国升级军备,并加强与澳、印等域外国家的军事交流合作,试图坐实“日美韩”“日美澳”“日美印”等军事联盟关系。

  印度突出“惩戒威慑”,有针对性加强陆地边境和印度洋军事部署。总体目标为:以“两线作战”为指导,对内强化反恐维稳,对外力求西慑北遏、控制邻边弱国,巩固地区大国地位,加快向印度洋扩张。为此,印度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加强陆地边境的兵力部署和战场建设。在东部组建山地打击军,部署“布拉莫斯”超声速巡航导弹,在西部前沿地区部署或组建装甲部队;大量新建扩建前沿哨所、公路、机场等,扩大局部军事优势。二是加强印度洋地区军力部署,扩充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驻军规模,计划将陆军一个旅升级为一个师,并部署先进舰机,改造基础设施,强化对印太两洋进出门户——马六甲海峡的扼控能力。

  欧洲国家加强地区军事存在,强化集体防卫,以应对多重安全挑战。欧洲同时面临俄欧对抗升级、恐怖主义威胁加剧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减少对欧洲防务支持的窘境,寻求通过扩大防务责任和强化集体安全,有效应对多重安全挑战。为此,在欧洲,德国、英国和法国重点强化前沿威慑,联手比利时共同向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派驻约2000人的部队,以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在中东和北非地区,英、法、德等国继续派兵打击“伊斯兰国”等恐怖极端势力,培训当地军队。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优化体制机制和力量构成

  美国聚焦体制、技术和人力,推进新一轮国防改革。一是加强参联会战略规划职能。明确参联会主席及联合参谋部在“跨地区、跨领域、跨职能”范围内的战略规划职能,以解决各地区和职能司令部缺乏全局视野等问题。二是调整领导指挥体制。将网络空间司令部升格为四星上将领导的联合作战司令部,加强其独立管建和指挥全球行动的能力;探讨以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取代战区军种组成司令部,简化指挥程序。三是创新技术研发体制。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之外新成立战略能力办公室,以突出前者的技术前瞻作用和后者的能力整合作用;组建由军、学、商界创新先驱组成的国防创新委员会,在“硅谷”和波士顿等地组建国防创新试验小组,加快利用民用创新技术速度。四是优化人事制度。提出“未来部队计划”,设置“人力分析办公室”,优化晋升考评机制,改革联合军官管理制度,将联合军官累积最低任职年限由3年压缩为2年等。

  俄罗斯重组军事组织,完善国防体制和兵役制度。一是组建国民近卫军。以内务部原内卫军为基础,组建国民近卫军,由新成立的联邦国民近卫军总局负责指挥,以加强中央统管。二是酝酿对强力部门实施大规模重组。拟将紧急情况部部分职能并入国防部,形成国家安全部、国防部、内务部、国民近卫军联邦总局“四分天下”的强力部门新格局。三是完善战区军地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将军区在动员和地方防卫等问题上与辖区内联邦主体执行权力机关及地方自治机关的协同关系,改为隶属关系。战时,上述机构将与内务部、联邦安全总局和国民近卫军的部队一样,统一接受军区司令指挥。四是准备修改兵役法,招募短期士兵。考虑允许军队在紧急情况下与公民签订6个月以下兵役合同,并将紧急情况范围扩大至“镇压俄罗斯境外的国际恐怖活动”。

  日本着力理顺指挥关系,继续推进自卫队改革。一是拟设立联合部队司令部,加强自卫队的联合运用。提出在统合幕僚长(联合参谋长)之下设置“统合司令部”,以减轻统合幕僚长的作战指挥职能、强化其规划计划职能。统合司令部设置专职司令部,战时接受首相、防卫大臣和统合幕僚长的命令,统一指挥调动陆海空各自卫队。二是拟成立“陆上总队”统一掌管陆上自卫队的作战指挥,并与海上自卫队的“联合舰队”和航空自卫队的“航空总队”位于同一指挥层级,以形成更为清晰的“联合参谋部—陆/海/空自卫队作战司令部—任务部队”三级作战指挥链。

  印度改革国防决策和领导指挥体制,提升联合作战能力。为解决“文官治军、三级决策、三军分立”的国防体制导致责权分离、决策与执行脱节、决策失误、协同不力等弊端,印度试图对国防体制进行改革:一是将三军种参谋长吸收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赋予其参与国家安全和国防决策的权力;二是将国防部和三军种司令部合并,增加国防部军官人数比例;三是设立国防参谋长,行使联合作战指挥权;四是将现有陆军军区和空、海军的地区司令部按地域编成战区联合司令部,统一指挥辖区内部队联合作战。

  欧洲重点整合盟国力量,推进防务一体化。欧洲各国按照“框架国概念”,形成由发挥骨干作用的大国(即框架国)和起补充作用的小国共同组成的国防模式,以减少重复性军备建设、提高军费使用绩效。据此,北约已组建7支“特高战备级特遣部队”,分别由英、法、德、意、西、土等国担任框架国。北约在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部署的多国部队,也将分别由英、加、德、美任框架国。德国在国防军改革中还提出要创建指挥欧盟军事行动的联合司令部。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卫星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