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战例,虽然在作战条件、作战方式、作战保障等方面无法与现代战争相比,但其背后蕴含的作战原理和作战原则,在今天仍具有启发意义。长平之战最终赵军大败,固然有赵括个人军事素养不高、指挥失误等诸多原因,但也有其他不可忽视或者不可逆转的因素。
公元前260年,赵国用赵括代替名将廉颇出任赵军主将,与秦国在长平展开决战。赵国惨败,40万大军被坑杀,从此国力转衰、一蹶不振,最终被秦国吞并。赵括也因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实践运用,成为流传千年的笑柄。
临阵换将影响战局
当时秦强赵弱,秦军利于速决战,赵军利于持久作战。廉颇决定凭险固守,拒不出战,秦军挑战,也不应战,准备把秦军拖得士气疲惫,给养困难,再找秦军的弱点进攻。廉颇用坚守之计在长平一直坚守了三年,将秦军拖入了持久战,作战成效明显。但赵王却以为廉颇胆小怯战,坚持用主张速战决战的赵括顶替廉颇。赵括一到前线,就马上改变了廉颇那一套军规命令,更换了将领,撤除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命令部队作好出击准备,企图一举打败秦军,夺回上党。兵法有言,“临阵易将,兵家之所忌”。一线指挥员尤其是与敌方反复交过手的指挥员,比其他人员更加熟悉战场环境、部队情况和敌我态势,部属也熟悉指挥员的指挥方式和作战手段,在战斗中能够令出行随、事半功倍。不到万般无奈绝不可临阵换将,如果战前突然更换指挥员,不但会使部属感到不适应,还会使先期作战准备失去连续性,降低整体作战效能,影响战局走向。其中告诫后人两个道理,一是不要轻易违背作战常理,犯兵法大忌,吃不听“老人言”之亏;二是临阵换将要换得恰逢其时,换得素质相当,这就要求平时备战过程中,要按照“一专多能”“一人多用”标准,不断加强各级指挥员基础训练,还要随时掌握战场情况,以备一旦战场换将可以顺利接替指挥,不影响作战行动进行。
秦军离间之计奏效
秦王看到战争旷日持久,一直攻不下长平,就采用范睢的计策,秘密派人携带千金重礼到邯郸去贿赂朝中权臣,并且散布流言说:“廉颇老了,容易对付,而且他就要投降了!秦国最怕的是赵括。”于是赵国决定召回廉颇,派赵括去代替廉颇领兵作战。“兵者,诡道也”。战争中离间与反离间是必不可少的作战样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战争中做好情报掌握和信息甄别的工作至关重要,如果把握不准容易被离间或欺诈,导致错判情况、错失机会。从古代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到近代的诺曼底登陆、西西里岛战役,再到现代的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离间之计频频上演,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告诫后人,作战中,指挥员要拨开迷雾、慧眼识真,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海量战场信息需要指挥员迅速整合、准确分析、直指要害,防止被错误信息牵着鼻子走,中招离间计,导致战略被动。
选人用人标准不明
用人的失误是导致赵国在长平之战失利的主要因素,恐怕赵王为用赵括领兵肠子都悔青了。但这杯苦酒是自酿自饮。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熟读兵书,有时赵奢也辩论不过他。但赵奢了解儿子只会夸夸其谈,并没有真实本领,并断言:今后赵国如果用他做大将,断送赵军的一定是他。连赵括的母亲也说,赵括盛气凌人、刚愎自用、贪得无厌,不要让他领兵作战。丞相蔺相如也极力反对赵括为将,说他只会读他父亲的兵书,却不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不堪重任。但这些评价和建议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本来是徒有虚名、极不顶用的人,却被放到最重要的岗位,最终赵括兵败长平,断送赵国前程。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得当,首要知人;知人要准,关键在鉴人。这也告诫后人,育人要全,按照实战要求,提高作战人员尤其是指挥人员的全面素质,补齐能力短板;选人要准,健全人才考核机制,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进行科学的能力素质评估,力求把人才用准用好,防止把庸才当良将用,导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影响作战行动。
群众情绪左右决策
秦赵决战前,赵军已坚守三年,未能取得丝毫战果,国内存在急躁情绪,朝中大臣也纷纷要求替换廉颇,对秦军发起进攻。在这种情绪的迫使下,赵括求胜心切,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就决定出击作战,埋下失败隐患。《孙子九变》说,“故将有五危……忿速,可侮也”。面对复杂情况,排除干扰、冷静处置,是指挥员的必备素质。从结果看,赵括受国内速战情绪影响,贸然出击,直接导致作战失败。指挥员要顾全大局,避免舆论情绪影响指挥决策,切实做到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未来作战中,要正确引导舆论和把控民族情绪,一切要从国家利益和实战要求出发,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按既定作战方针组织指挥战斗,按预定方案实现作战意图。
研究作战对手不够
秦军得知赵括担任主将的消息后,秘密派武安侯白起接替王龁担任主将,并做好保密工作,以致赵括对秦军的换将等情况变化丝毫不知,错把白起当王龁。战斗中,秦军利用地形诱敌深入,最后把赵军退路切断,分割包围。赵括在苦战40多天后率部突围,自己中箭身亡,赵军大败,40余万军队被俘虏坑杀,仅有240人回到赵国。“用兵之要,先察敌情;常胜之家,先悉敌情”。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指挥员要全面掌握战场环境,一方面要熟悉地形,对作战区域的地物、地貌进行了解掌握,做到准确指挥、高效指挥;另一方面还要熟悉对手,对敌人的作战能力甚至将领的个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料敌先机、掌握主动,一旦交手能够有效应对、战之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