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历史 > 正文
不会被流言淹没的忠诚之心
“周公奔楚”故事本末
2017-07-03 09:12:00  来源:学习时报

  周公,姓姬名旦,是商末周初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在其执政的七年里,他分封天下、拟定政治制度、扫清反叛势力、营建新都洛邑,奠定了西周近三百年的统治基业。此外,他还完善了宗法制、井田制和嫡长子继承制,用礼乐文化来彰明亲亲、尊尊之道,开儒家思想之先河,被后世称作“先儒”和“元圣”。周公是孔子之前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思想家,贾谊曾这样评价他道:“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大有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现在留存下来的直接记录周公思想、言行的历史文献中最可靠的是《尚书周书》中所收录的与周公有关的11篇文章。这些文章多为记言体,只有《金縢》是《尚书》中少见的一篇以周公为主人公的叙事文。

  在《金縢》篇中,史官记录了周初复杂的政局。西周初年,虽然周人打败了强大的殷人,但新政权的根基并不牢固。一方面,殷商旧贵族从未停止对周王朝的反抗。再加上周人原来一向在岐周辛苦劳作,克难克艰,一旦入主繁华的殷畿,很快就染上了殷人骄奢淫逸、好逸恶劳的不正之风。这些困难和问题,使开国之君周武王姬发满怀忧惧、夙夜难寐。日夜不息的操劳与忧虑让武王很快就身染重病。众所周知,殷周之际还是一个重巫祭鬼的时代,当时的人们迷信占卜,崇拜鬼神,相信通过对上天和鬼神的祷告可以消灾祛病。武王病倒之后,周公便进行占卜,卜筮的结果显示是太王、王季、文王三位祖宗的魂灵在召唤姬发上天侍候,周公便筑台祷告,自愿以自己为质、代替武王赴死,祈求祖宗的神灵保佑武王病愈。之后周公便将祷书封好,依礼放入专门收藏向祖宗祷告的文书的文件柜——金縢里保存,这就是《金縢》篇名的来历。武王最终还是忧劳成疾去世了,临死之前,考虑到太子诵年少不能应对复杂的政局,武王便提出由其弟、开国功臣之首周公来继承王位。

  为了避免延续殷商兄终弟及与父死子及交互进行的混乱继统法、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对政权交接的稳定作用,周公流着泪坚决拒绝了继承兄长的王位,但是为了国家的安危,周公同意摄政称王,以待周成王长大亲政。果然,在武王死后,周人的内部矛盾便开始率先大爆发了。据《金縢》记载:“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统摄大局,引起了野心勃勃的亲兄弟管叔和蔡叔的嫉妒,他们四处散布谣言,诬陷周公将对年幼的成王不利。

  在谣言的怂动下,周公在群臣中的威信被动摇,成王也对周公心存不满。野心家管叔、蔡叔则趁机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及一些东方小国发动了叛变。周公于是作《大诰》以剖明心迹、号令群臣、威震天下。在上下同心同德的统一意志下,周公率师东征,杀武庚,杀管叔,流放蔡叔,灭东方五十国,“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周公东征归来之后,恐政务稍有疏漏,愈加勤政,据《史记》记载: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可见周公理政之繁忙辛劳。待周公摄政七年之后,则朝内纲纪分明、百姓安居乐业、王朝固若金汤,此时成王也长大了,可以亲政了,周公便毅然退出摄政王的王位,面北称臣,把一切权力交给成王。

  回归臣位之后,周公本期待自此便政风清正,不料却再一次遭到了小人的造谣诬陷,导致了“周公奔楚”事件的发生。《史记》里详细地记录了此事的前后经过。

  成王年少的时候曾经病危,于是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投入河水,向天神祷告说:“王还年少,没有主意,一切冒犯神灵的事情都是我姬旦一人所做的。如果上天要降罪的话,我愿意承担一切恶果。”祷告之后,周公将祷书封好,依礼收入放置向天神祷告文件的府库(和前面的金縢是不同的礼器)里。后来成王亲政后,就有奸险的小人向成王诋毁周公,说:“周公旦打算造反作乱已经很久了,王要是不先下手的话,恐怕要出大事呀!”成王听信了小人的毁谤,对周公产生了嫌疑。周公被疑之后,既为避嫌与自保,也为顾全大局、不激化内部矛盾,被迫出奔到遥远陌生的楚地。西周之时,大贵族若因故逃亡到兵强力壮的大诸侯国,则有蓄势谋反之可能,楚地在西周初年尚未封国,属于蛮荒边远、兵弱人贫之地,周公奔楚,既有自证清白之意,也有自我放逐的心灰意冷之情。过了一段时间,有一次成王检看府库里的祷神文件,看到了周公曾为自己祈祷的祷书,这才终于知晓周公的真心。于是杀死进谗的小人,亲自迎回了周公。

  成王迎回周公之后,虽然君臣和好如初,但由于谗言的余毒已在成王心中种下忌惮猜疑的种子,成王的心里仍有隐结未消。这个心结,一直到周公去世之后才解开。据《金縢》记载:周公去世之后的某年秋收时节,发生了天灾,成王恐惧是因祭祖礼仪有失而导致了祖宗在天之灵发怒,便打开了专门收藏祭祖文书的金縢来清检,偶然看到了周公宁愿以身代武王赴死的祷书,再追忆起周公这一生对自己始终如一的忠心耿耿、顾全大局的忍辱负重,成王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决定以王礼重葬周公。

  自古以来,最毒莫过离间计。纵然贤良如周公,也先被管、蔡流言于群臣之间,后被奸佞诽谤于成王之侧。然而周公之忠贞坚若金石,矢志不渝,忍辱负重,尽忠为国,不计个人的毁誉得失,终成千古贤臣之典范。诸葛亮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量才德为本,量德辨忠奸。明辨忠奸、不受谗言,这正是为政者识人用人之要。白居易曾有诗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周公因其所处的核心位置,容易成为谣言中伤的众矢之的,而他以一生坚守来自证其光明磊落,终而摆脱嫌疑,成全了灵魂的伟大。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邓田田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