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要闻要论 > 正文
盘点2018年上半年社科理论热点(四)
2018-08-21 08:50:00  来源:新华日报

  在对话专访核心期刊总编辑、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之后,本报记者对今年已刊发的《思想周刊》31期“新论”进行了盘点。记者在总结梳理这些理论文章特别是 “新华要论”头条文章的基础上,归纳了如下理论热点。

  1.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社科理论界主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所含的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实践新征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把握、准确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理论品格等。

  学界普遍认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得更加全面深刻,充分反映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为我们从人民主体性视角理解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和新时代、新征程提供了理论基点。这种从主体性视角表达出来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发展思想、执政理念,既是对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鼓舞全体人民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的一种宣言。

  数位专家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表观点。他们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2.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重大事件成为聚焦重点。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是今年理论界的聚焦重点。40年来的发展实践鲜明昭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化解矛盾和风险。有专家把改革开放事业与人民主体地位关系的三大特性归为人民性、统一性、主体性。人民性体现在“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统一性体现在“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主体性体现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

  马克思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大事件。围绕马克思的一生足迹、信仰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当代意义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自己的独到观点。马克思为什么能够跨越时空?马克思在立德、立功、立言上的“三不朽”是什么?如何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中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领导核心,有世界上最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肥沃土壤,有最鲜活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求,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必将在当代中国和世界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关系要有更加辩证的认识。面对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要思考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我们应当以怎样的视野和境界看待大讨论?应当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参与大讨论?应当从大讨论中感悟和收获怎样的成果?有学者认为,应对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是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武装头脑、统一思想。解放思想不是漫无边际的遐想,而是有着明确的方向性要求。二是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直面现实、触动思想。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不能浮在表面、泛泛而论,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靶向思维,直面现实、直指问题。三是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强化担当、勇攀新高。解放思想不仅是个认识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四是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提振精神、凝聚合力。

  3.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场自我革命,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态是研究热点。

  学界高度评价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阐述了“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他们认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只有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够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要勇于进行人类政党史上从未有过的自我革命、自我革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建设得更加坚如磐石。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97年来在各种社会革命中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既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也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要不断在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过程中净化自己。

  在政党建设研究领域,“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成为今年的研究热点。党内政治文化是在一定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对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发挥着规范、引领和导向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态。专家建议,要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培育健康的政治意识,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规范政治行为,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学界普遍认为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清晰地展示着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运动方向,凝聚着殊为丰厚的中国法治建设与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不竭的动力。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长远考虑,切实加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谋划。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必须坚持从中国的法治国情条件出发,遵循法治领域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法治改革。

  有法学专家认为,十九大基于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战略考量,强调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要着力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要坚持党领导立法的重大政治原则。要健全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立法的体制机制。要改革和完善立法体制。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成良法善治的基本价值准则。要更加充分发挥立法的利益调整与平衡功能。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的有效衔接,“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本报记者 陈立民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