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积淀所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一致认同的办学理念、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和。为其组织成员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滋养,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大学文化可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向度,多层次文化统筹协作、共建共享,才能令大学文化发挥出最大程度的育人功效。
着眼精神文化建设,
凝聚成员价值认同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它体现着一所大学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并外化为一所大学的组织运行规范和其组织成员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其作用力具有长期性、持续性、传承性和延续性。大学精神文化包含着大学的文化脉络和育人理念,其积淀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受到时代精神的影响,反映着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新时代中国大学涵育精神文化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价值根基,从自身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出发,探索形成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一是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任务,扎根中国大地、根植中华文化、立足时代需求,将时代精神融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凝聚推动大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大学文化实践要牢牢把握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坚持以文化人、以德固本、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着重制度文化建设,
提升大学治理效能
制度文化是大学治理体系的支撑和治理能力的体现,主要包含大学章程、制度体系、治理结构等。制度决定了大学组织及其权力构架和运行机制、治理模式,对大学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约束,通过制度的完善能够引导和调动大学组织内部及其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干事创业合力。一是推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大学章程是大学治校的总纲领,是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根基,要以章程为根本遵循,建立健全内容规范、层次清晰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为推动大学文化育人提供根本保证。二是注重精神文化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深厚支撑作用。将精神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使命追求、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融入学校规章制度和学校治理体系建设中,令组织成员从主观上接受并内化为自我理念和行为标准,实现思想认同和实践自觉,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治理效能凝聚思想共识、营造文化氛围。
着力物质文化建设,
丰富文化环境内涵
物质文化是大学历史底蕴、文化基因、精神血脉、办学特色的有形外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组织成员进行熏陶影响。校园建筑,校园自然人文景观,大学形象标识,图书馆、校史馆、艺术馆、展览馆、实验室、数字化资料等教育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一是厚植大学文化内涵,提升空间环境品位。立足师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紧紧围绕育人主题,提升校园物质空间的文化内涵,打造思想引领、美学浸润、文化濡染的育人空间。多数高校校园布局、主体建筑已固定,可以从小处着手,规划高品质的校园景观小品,利用楼宇外墙,教学楼、实验室等墙面打造集知识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思政“墙文化”等,于无声处培养审美意趣,陶冶师生情操。新时代高校多校区办学现状往往导致新旧校区物质文化的割裂,要注重旧校区到新校区的“文化移植”和“文化融合”,使组织成员的心理和情感得到延续和认同。二是加强标识推广应用,推动文化产品衍生。大学形象标识,如校标、校体、校徽、校歌等作为传承、传播大学文化的载体,是大学文化的浓缩和物化体现,能够塑造大学形象。文化产品可以大学变迁和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或人物故事等为素材来开发剧目、雕塑、景观、文创纪念品等,能够在组织内部及社会产生向心力和影响力。
着意行为文化建设,
营造健康文化生态
行为文化是大学组织成员在组织管理、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办学实践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积淀,折射着大学组织成员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行为特点,是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行为表现。一是健全行为规范,涵养优良校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作风,共同构成了一所大学的校风,校风作为一种柔性治理要素,渗透于大学办学治校育人的全过程,好的校风以无形的精神力量作用于组织成员的自觉行为,帮助其养成高于制度要求的行为规范,与制度同向同行,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文化生态。二是加强系统谋划,打造精品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握价值导向,坚持审美取向,广泛打造思政类、学术类、文艺类、体育类等多领域的文化活动品牌,如红色文化节、学术科技节、科普文化节、文化艺术节、读书月、网络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国际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等,扩大优质文化资源覆盖面,吸引更多师生广泛参与,提升育人实效。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优秀亚文化,要注重文化自信和文化育人的引领作用,将“以文化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推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优渥土壤。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