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2020新版 > 学习新思想 > 疫情防控 > 正文
共和国的战“疫”时刻
2020-03-06 09:10:00  来源:求是

14亿中国人,正在经历一场非同寻常的抗疫之战。

2020年的春节假期,少见地延长了,武汉被按下“暂停键”,春运人潮踩了“急刹车”……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没有前方后方,已是全民皆兵。

在这个寒冬,一个大国的韧劲和活力从未“封冻”。

在中南海深夜的灯光里,人民看到信心和力量。

“越是兵临城下,指挥越不能乱,调度越要统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就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1月20日,专门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大年初一,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决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导组,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之后,又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工作。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连线湖北和武汉抗疫前线,听取前方中央指导组、湖北指挥部工作汇报。总书记还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等会议,从不同角度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

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着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都作出口头指示和批示。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工作,中央指导组积极开展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凝聚成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负重、坚守、攻关、携手……从长江两岸到白山黑水,从中原大地到东海之滨,一个个钢铁战士,冲向江城武汉,冲向防控第一线,冲向抗击疫情主战场。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号召全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凝聚成齐心战“疫”的硬核力量。

白衣战士:冲锋,朝着最危险的地方

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22时,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

不到1小时,一瘸一拐的医院院长张定宇连接了8个来电。这里收治的基本都是确诊新冠肺炎的危重患者。顾不上已被感染的妻子,张定宇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

自2019年12月29日转入首批7名新冠肺炎患者以来,金银潭医院在张定宇的带领下已在火线上连续奋战了两个月。许多人此时才知道,张定宇3年前已被诊断罹患罕见病渐冻症。

为确定病原,他率先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送检;增设病区时,他两天两夜没合眼……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张定宇坚定地说。

披上“战袍”、冲锋火线,8万名武汉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没有人比他们更加明白时间对于患者的重要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时间开始以秒来计算。

第一时间成立应急指挥小组、专家小组,开展预检分诊、启动发热门诊,开设隔离病房……武汉多家医院紧急行动起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下,各地支援武汉和湖北的医疗队迅速集结;4万多名驰援的“白衣战士”奋战在抗疫一线;曾奉命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从防护服到胶靴,从手套到口罩,从护目镜到纸尿裤……这身行头穿脱不易,全副武装后的医护人员先是大汗淋漓,后又在忙碌中用体温把汗水蒸干,数不清有多少次!

“自己心慌头晕,就不能很好地护理病人。虽然救人心切,但在这个当下,一步一步按流程走,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性不可小觑。”一直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说。

医院“红区”,既是生命之舱,也是生死战场。

新冠肺炎确诊,须通过咽拭子标本。采集时,护士直接对着患者,患者张开嘴,配合呼吸,再取唾液,过程危险重重。

“我上了,她们才敢。如果我不示范,年轻护士怎么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主任汪晖身先士卒,到发热病房为重症病人护理做床边指导,在重症病人身上示范咽拭子采集。

疫情防控第一线,随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

2月18日10时54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位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走了。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坚守。

此时,他曾奋战的武昌医院防疫指挥部的大屏幕上,治愈出院患者一栏,闪烁着数字“408”。一名护士注视良久,喃喃说道:“越来越多人出院了,可是我们院长再也回不来了。”

这座英雄的城市,铭刻下又一个英雄的名字:刘智明。

一双双长满裂口的手,一张张口罩勒出伤痕的脸庞,一件件汗水浸湿的衣服……拼尽全力,只为给患者争取多一点点的可能。

2月16日,武汉大雪初霁,火神山医院医务人员忙碌而有序。

一大早,护理组长张凤带着护士们走进感染一科一病区,给21床钱大哥、22床曾大爷庆祝生日。病床相邻的他俩,正好是同一天生日。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生日会——没有鲜花,没有蛋糕,没有蜡烛,但温馨依旧。“病房里充氧,不能点蜡烛,我们一起唱生日歌吧!”听着歌声,曾大爷的眼角湿润了……

隔离疫情,不隔真情。“已取消休假,随时待命!”“我报名!”……一封封请战书,就是一颗颗滚烫的心。

除夕夜,很多人从年夜饭饭桌上、和家人团聚的温馨中紧急受命,争分夺秒打起背包赶赴机场驰援武汉。能提前1分钟,就能减少1分钟的病毒传播时间!参与救治的医疗队构成包括呼吸、感染、重症多学科,医生、护士,地方、军队,西医、中医,几乎涵盖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所有重点资源和力量。他们24小时轮班值守,与死神进行着艰难决斗。

来源:求是   编辑:杨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