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江苏聚焦 > 支部党课 > 2021年 > 2021年第一期 > 正文
【初心印记】恽代英:留得豪情作楚囚
2021-06-01 14:20:00  作者:杨洪  来源:理论之光

常州三杰之一的恽代英,一生作演讲无数,他的才情和爱国热情感动、激励了众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走上革命道路,他被毛泽东誉为“非常出色的宣传鼓动家”。而他最后一次演讲,面对的是即将屠杀他的刽子手:“蒋介石走袁世凯老路,屠杀爱国青年,献媚于帝国主义,较袁世凯有过之无不及,必将自食恶果。中国人民定会看到这一天……”他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直击敌人的心窝。

一、马克思主义的播种者

恽代英,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汉,原籍江苏武进。191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班,后转入本科学习。《新青年》杂志的问世,惊醒了长期被束缚于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恽代英读后欢呼这是“传播自由、平等、博爱、互助、劳动的福音”。此后,恽代英在《新青年》《青年进步》《东方杂志》等刊物发表各类文章80余篇,成为武汉地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

1917年10月,恽代英等成立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成为武汉地区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进步团体,也是全国有影响的团体之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消息传到 武汉,恽代英和互助社的成员热烈响应,掀起了 武汉三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浪潮。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恽代英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他认为救国就要团结广大忧国忧民的先进知识分子。1920年,恽代英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4月,恽代英到北京,与李大钊、邓中夏等建立了联系,开始研究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受少年中国学会的委托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将“马克思及其学说”列在“社会急切需要的”图书首位。后应陈独秀之约,翻译了考茨基的名著《阶级争斗》,并由新青年社出版。该书在中国首次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一大批先进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产生过重大影响。

1921年7月1日,由恽代英倡议的少年中国学会第二次年会在南京召开。学会在讨论学会宗旨和主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教育了恽代英,加速了他向马克思主义转化的步伐。下半年,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国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1年10月,恽代英来到四川省泸县,担任川南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他以川南师范为基地,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他鼓励青年人要有摧毁旧思想、旧制度的勇气,既要善于学习,又要勇于斗争。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有血性的男儿,任何时候也不能忘记伺候国家、伺候社会的责任。……为了挽救我们可爱的国家的命运,改造这个不公平的社会而行动起来,投身于改造社会的工作中去!”不久,恽代英在川南建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第一批团员,在川南大地上点起了星星之火。

恽代英在入党前后从事中学和师范教育,足迹遍及武汉、安徽、四川等地。恽代英走到哪里,就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传播到哪里。

二、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

1923年10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上海秘密诞生,恽代英任主编。他在《中国青年》上发表文章和通信220多篇,占他一生所发表500多篇文章的五分之二多。

恽代英不仅用文章与青年交朋友,而且还与广大青年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他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耐心细致地解答全国各地青年读者的来信和问题,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婚姻、学习、工作,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生死观、苦乐观。越来越多青年振奋起精神,投身革命。对于慕名来访者,他总是热情接待,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短短几年间,《中国青年》成为当时最受青年人欢迎的刊物,许多青年冒着危险秘密传阅《中国青年》,他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中国青年》成为教育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的杂志。

与此同时,恽代英还在上海大学任教。他教授的是国际问题和国内政治。他的课不仅深受全校同学的欢迎,外校的学生也纷纷慕名来旁听。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上海大学师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先后创办了平民学校、工人补习学校、工人夜校等。恽代英不止一次到补习学校发表演说,指导工作,在工人群众中开展调查,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恽代英白天要授课,晚上还要赶到《中国青年》编辑部,常常工作至深夜。由于工作十分繁忙,饿了就啃大饼油条或烘山芋,常常是边走边吃或边工作边吃。许多人多年后回忆自己如何走向革命道路,都对启蒙者恽代英难以忘怀。“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郭沫若曾撰文这样回忆恽代英。

三、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者

1924年1月国民党改组后,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恽代英受党的指派,到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他主持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委员会,积极宣传国民党改组的意义,宣传革命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深入人心。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为了把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推向全国各地,恽代英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名义发电全国,要求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声援上海爱国运动;他还来到南京进行宣传鼓动,向南京人民介绍五卅惨案的情况,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恽代英以他那饱满的政治热情、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各阶层的青年。

为加强在黄埔军校的领导力量,1926年5月,恽代英被党派遣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总教官。他先后教过社会发展史、社会问题、帝国主义侵华史、国际政治等课程,编写了《国民革命》《政治讲义大纲》《世界革命与中国革命》《军队中政治工作方法》等教材,深受学生的欢迎。在黄埔军校,恽代英提出了一套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他在《党纪与军纪》一文中阐明党和军队的关系,核心是党指挥枪。

1927年1月,恽代英奉命到武汉中央政治军事学校担任领导工作。他每周要集合全体学员训话:要做一个真正的革命党,要学习先烈不怕牺牲为革命奋斗的精神,要以俄为师,彻底解决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他还强调:军事斗争与宣传斗争要结合起来,要有主义、有组织、有纪律的奋斗,要使革命武装成为人民的武装。

蒋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三镇顿时掀起了反蒋斗争高潮,恽代英领导军校师生参加了反蒋斗争。7月,他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了南昌起义。起义成功后,8月2日,南昌市5万军民举行庆祝联欢大会,恽代英在会上慷慨陈词,阐述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大屠杀必须紧握枪杆子的重要意义。之后,恽代英随起义部队南下,历尽千辛万苦,于9月下旬到达香港。10月15日,张太雷在香港主持召开南方局与广东省委联席会议,改选了广东省委,恽代英被选为省委常委。11月26日,广东省委正式作出在广州发动 工农兵武装起义的决定。 12月11日, 张太雷、恽代英、 叶剑英等领导了 广州起义。当天,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 苏维埃政府诞生,恽代英担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

四、勇于献身的先锋战士

1930年的上海被白色恐怖包围着。李立三却接连发出指示,要求举行上海工人罢工、游行,以显示中国革命的力量。对李立三的错误决定,恽代英虽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但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依然坚决执行了党的决定。他对妻子说:“我不能力挽狂澜,只能献身堵口……血是不会白流的。革命志士的血,能够增长同志们的智慧,擦亮勇士的眼睛。但愿人们能够从血的代价里很快地醒悟过来。我们的事业还是有希望的,我为此而献身,也是死得其所!”5月6日,恽代英带了一包传单,到杨树浦老怡和纱厂门口接头时,突遭一群英国巡捕在街上搜查行人。由于恽代英眼睛高度近视,待发现巡捕时已经晚了。恽代英在和巡捕厮打时,机警地抓破面容。在巡捕房受审时,恽代英自称王作林,是武昌的电话局失业工人。他被引渡到国民党龙华警备司令部以后,坚定、沉着、机智地应对一次次严酷的审讯。敌人因找不到任何证据,只好以“煽动集会”罪名判了5年徒刑,关进漕河泾监狱。在狱中,恽代英很快同难友们建立起友谊。他巧妙避开敌人的监视,用唱歌的方式启发难友觉悟、鼓舞斗志。为了隐蔽自己,他伪装得像一个苦力工人,干重活,不剃头,不修面,完全变了原样,一般人很难认出他。

8月27日,恽代英被押解到苏州第三监狱。此时,周恩来、瞿秋白先后从莫斯科回国,主持中央工作。得知恽代英被捕,周恩来即派人去苏州探监,决定千方百计利用关系,不惜重金救出恽代英。

1931年2月,恽代英被押解到南京江东门外的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这里是国民党关押政治犯的最大集中营。但在难友们的掩护下,恽代英始终没有暴露。当时狱中有一个国民党的大头目,他说,恽代英“是我生平最敬佩的人,……绝不会把他说出去”。还有一个黄埔军校的学生,一进来就认出了恽代英,但他自始至终没有对任何人说。

然而,风云突变,正当恽代英有希望被提前释放的时候,党中央保卫部门的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投敌,出卖了恽代英。蒋介石立即派军法部陆军署军法司长王震南去监狱提审恽代英,劝降失败后,蒋介石下达了“立即就地枪决”的手令。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壮烈牺牲,时年36岁。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自入狱起,便做好了随时为国家为人民献身的准备。“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恽代英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兑现了自己的铮铮誓言,给无数革命青年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初心评语☆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恽代英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作为师长,他传道授业解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俭朴清廉,淡泊名利。作为朋友,他作风质朴,虚怀若谷,与人为善,待人以诚。作为共产党人,他坚持真理,团结同志,意志坚强,勇于牺牲。他教育影响了整整一代爱国青年,无愧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副调研员)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