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2019年度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优秀专题读书调研报告 > 正文
赓续红色基因 弘扬铁军精神
——新时代放大红色效应路径探索
2020-12-23 10:47:00  作者:吴晓丹  来源:理论之光

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是锻铸铁军精神的中心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烙下独特的红色印记。在融入长三角、建设新盐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的征程中,必须持续放大红色效应,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厚植盐阜大地的底色,彰显接续发展的亮色,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奋斗前行。

一、“红色领航”弘扬铁军精神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近年来我市以“红色领航”工程为引领,持续做好做实“传承铁军精神”这篇大文章。

1.红色地标擦亮城市名片

盐城现有红色遗存248处,烈士命名镇村128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8家。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地图绘制、场馆提升等多种形式,让街头巷尾处处都能感受铁军历史,让红色遗存成为红色地标。

红色地图溯寻红色足迹。邀请专业设计制作团队,以手绘形式制作《盐城红色文化地图》(详见下图),标注主要点位及标志物,反映全市重要红色文化点位精神内涵。通过这张红色地图,直接看到陈涛镇、正红镇等8个烈士命名镇,以及新四军纪念馆、乔冠华故居、华中工委纪念馆等13个国家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图制作后以新媒体呈现,包括微信全文推送、电子版地图、H5、二维码链接等,深受社会好评。

红色标识提升整体形象。开展对全市以烈士命名的镇村烈士墓地进行修缮、事迹展示等工作,对烈士墓地、事迹展陈及周边环境进行提升。在镇村进出主要位置设置地名标志牌,介绍红色地名来源、烈士简要生平事迹。发挥“烈士名”红色资源优势,以烈士名字命名镇村公共文化广场、医院、学校、道路等。目前所有烈士镇村全部修缮完毕,每个烈士墓地整修干净,有力提升了整体形象。

红色场馆发挥引领功能。投资1.5亿元推进新四军纪念馆展陈提升工程,着力将新四军纪念馆打造成为全国新四军题材馆核心基地、全国一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铁军精神研究中心。充实华中工委纪念馆、泰山庙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重点场所的展陈内涵,加大铁军文化标识的设置和宣传力度。在重点场馆周边的公园、市民广场、公共绿地设计建设一批铁军文化标识,使场馆与周边相得益彰。同步推动各场馆、基地与周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提升红色场馆教育功能。

2.红色故事赓续初心使命

近年来,我市持续丰富载体形式讲好红色故事,讲好新四军故事,教育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先烈、群众会讲英雄事迹、党员干部践行先辈精神。

阐述铁军精神。近两年,先后开展各类铁军研讨会20多个,发表关于新四军铁军精神论文300多篇。市委市政府联合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等单位开展《新四军铁军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学术征文活动,面向全国征文237篇。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省委党史办、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和市委、市政府联合组织,召开新四军铁军精神理论研讨会,国内12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交流铁军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讲好红色故事。开展铁军精神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企业、进网络“七进”教育活动,让铁军精神处处体现、人人可学。开展“追寻铁军足迹,牢记初心使命”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大力宣传新四军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深入挖掘铁军精神中渗透的初心元素和使命基因。开展百名宣传思想文化干部挂钩百个烈士命名镇村活动,组织10支宣讲分队专题讲、百名宣传干部主动讲、千名草根基层讲,让红色故事在基层广为传诵。编印《新兴英烈》《地名里的红色故事》等烈士事迹汇编、红色故事集等,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烈士可亲可敬,让红色故事可信可读。

赓续基因传承。依托全国首家唯一以新四军命名的干部学院——新四军干部学院,开展“沿着新四军足迹,弘扬铁军精神”党性主题教育,每年办班250多期、培训党员3万多人次。把铁军精神融入驻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寒暑假实践课程计划,组织编写教材,制订课程计划,积极组织实施。研究开发新四军历史和铁军精神的市本级校本教材,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使用。发挥“铁军大讲堂”载体作用,采取每月一讲、巡回宣讲等形式,努力打造“铁军大讲堂”教育品牌。

3.红色文化丰富精神供给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铁军精神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用优秀的文艺作品,讲述革命年代的真实故事,让广大干群在历史再现中同心同向同行。

强化主题创作。编导《红色印迹》专场文艺晚会,运用杂技、淮剧、淮海戏等盐城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讲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放大戏剧创作的“盐城现象”,淮剧《送你过江》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曹禺剧本奖,入选2019年度全国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创作扶持项目;纪录片《新四军1941》、大型原创舞剧《烽烟桃花飞》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与中央芭蕾舞团合作展演大型芭蕾舞剧《鹤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蓝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形象反映盐城的历史变革和新时期的生动实践。

积极传播推广。组织弘扬铁军精神的优秀作品赴各地巡演、展览,积极推动铁军精神走出盐城,走向全国,提升影响力、美誉度。深化实施“文化预约”服务,建设百姓小舞台、文化广场等文化预约服务阵地,设立市、县、镇、村四级文化预约点开展服务。依托“盐渎大舞台”“十馆联动”先进文化下基层等载体,组织各级文艺志愿者走进基层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壮大文旅产业。实施“文化+”行动,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等多领域的跨界互补。突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新四军廉政文化旅游专线、铁军精神现场教学线路、红色历史文化之旅一日游等红色旅游线路的对外推介力度,不断提升盐城红色旅游的知名度。

二、盐城红色宣传亟需突破瓶颈

通过调研发现,对照中央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结合受众需要,我市在放大红色效应上仍需突破难点堵点,在深化形象化广泛化上下功夫。

1.宣传内容仍需融合融通。当前,讲红色故事的很多,讲盐城发展的故事很多,两者之间无缝对接还需下功夫。必须通过组织筹划,推进红色文化和时代文化之间的传承融通、红色故事和当代盐城故事的精神品质融合,从而实现红色效应最大化最优化。

2.表现方式仍需创新创优。部分场馆目前仅限于日常性的参观活动,主要展现方式基本局限于遗址参观、图片说明、历史事件介绍和遗存物品陈列。各地在故事讲解形式上,展示手段雷同,解说内容亦单一。虽然有部分地区,比如盐都用电子书形式收录烈士事迹可供随时翻阅,但总体来说,新媒体形式运用不广泛,缺乏延展性和互动性。

3.人才队伍仍需提升强化。在推进红色领航工程中,各地都组建了专兼职结合的红色文化宣传队伍,既有宣传委员、大学生村官、青年志愿者,也有老教师、老干部等,但整体培训提升不够。无论是宣讲的内容还是表达方式上,都有提升空间。在红色文艺精品创作中,虽然涌现了一系列精品,但多是大戏、集体戏。需要发挥乡土人才的优势,通过创作类似于《兄妹开荒》《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情景戏,可以走进社区走进乡村随时可演、人人可演,以文艺化的形式使红色文化沁润人心。

三、守正创新持续放大红色效应

必须用好用活我市红色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持续放大红色效应,汇聚起更多更强大的奋进力量。

一是延展内涵价值。通过举办新四军研究学术论坛、专题研讨会和主题活动等形式,不断挖掘铁军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红色故事在新时代盐城发展中的传承接续。通过搜集征集“发黄的老照片、尘封的老物件、口口相传的老故事”等遗迹、文物、史料,找寻被遗忘的“红色资源”。扎实做好口述史的收集与汇编,通过寻访烈士后人、镇村老党员等,挖掘一个个图片之外的故事,与群众相处的故事,某件历史实物背后的故事。

二是创优宣传载体。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地开展宣传工作,推动传统与现代、平面与立体、纸质与网络、网上与网下、线上与线下的齐头并进。建设一批革命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VR、AR体验系列产品,建立红色文化的网上展馆、手机书,用二维码形式实现全民通读。报台网端设立“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盐城”专题,持续深度宣传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新时代弘扬铁军精神的先进典型。

三是强化阵地建设。积极推进新四军纪念馆展陈提升,将之打造成为盐阜地区红色阵地的龙头工程。对128个烈士命名镇村“四有一整洁”修缮工作回头看,逐一过堂。加强馆校结合力度,一方面学校以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家长走进红色阵地参观学习,提升红色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各类红色阵地将红色资源带进学校,通过培养义务讲解员、培训小小志愿者等形式,赓续红色传承。

四是做细专业队伍。通过市县联动结对共建的方式,推动文艺创作人才走村入户开展巡演展演,扩大受众覆盖面。通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结合,利用村村都有实践站的优势,组建由返乡党员干部、退休职工、社会能人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邀请老党员、老战士、老模范口述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再由志愿者组成的专业红色宣讲队讲述出去,让红色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

中共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吴晓丹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