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2019年度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优秀专题读书调研报告 > 正文
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的调查报告
2020-12-25 16:09:00  作者:李振峰  来源:理论之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一系列深刻阐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具体到灌南来说,食用菌产业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群众增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期,按照主题教育相关要求,我围绕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到县农业园区裕灌、香如、丽泽、友禾、丰泽源、金海、祥顺等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既有行业龙头企业,又有倒闭企业,还有配套企业),与企业老总、技术人员以及园区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全面了解情况、探讨思路、解决问题,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目前灌南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灌南县坚持将食用菌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改造、培育龙头等举措,全力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县共有食用菌企业37家(农业园区34家),其中投资规模超千万元的有28家,超亿元的有6家,超10亿元的有1家;省级食用菌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拥有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海鲜菇、玉木耳等10多个品种,日产鲜菇800余吨,年产值达55亿元,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工厂化食用菌集聚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示范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产品流通示范基地”“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等称号。可以说,灌南食用菌的产业基础越来越好,行业影响力越来越大,科研实力越来越强,品牌价值越来越高。从生产规模看,2018年,全县双孢菇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杏鲍菇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从行业影响看,裕灌食用菌获得美国KKR集团3亿美元投资,收购全球最大的蘑菇菌种生产企业美国施尔丰公司,获评首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成为全球单体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全产业链的食用菌企业;香如食用菌实现新三板上市,与李玉院士合作成立了院士工作站,两个企业分别成为双孢菇、杏鲍菇行业标准制定牵头企业,拥有较强的话语权。从品牌价值看,“灌南金针菇”获评国家地理标志,“香意”牌杏鲍菇先后荣获第十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工厂化食用菌十大品牌、江苏名牌等荣誉,食用菌企业累计获得“三品”基地认定证书80个,县农业园区获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成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灌南食用菌产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全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县食用菌企业发展也凸显出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还不够大。从规模上看,我县食用菌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具有“中国食用菌之都”之称的福建省古田县相比,无论在产业规模、产业链条、行业影响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古田县目前已开发种植食用菌品种30多个,产业总产值超百亿元人民币,具有全国最全的食用菌产业链条,原料采购、鲜品精加工、冷链物流、批发销售等全线产业聚合度极高,专业分工最细、生产规模最大、销售市场最广。

二是外部竞争态势日益加剧。省外及周边许多市县都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推出诸多吸引力较强的优惠政策,瞄着我们园区的企业招商。例如,贵州、云南等地,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大力引进食用菌企业,补贴标准最高甚至达投资总额的30%;泗阳县采取政府建厂房出租给企业和给予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低于10%奖励的政策,以吸引企业落户发展;灌云县、东海县、涟水县、金湖县、沭阳县也都出台政策大力引进规模型食用菌企业,而我县受制于土地等资源约束,难以再给出优惠度较高的招商政策,竞争力相对减弱。

三是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当前,食用菌产业逐步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资本化、技术化、智能化阶段,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的食用菌企业不断涌现,而我县大部分食用菌企业还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机械化阶段),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有差距,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采用家族式管理,管理水平、发展视野等方面也都存在差距和不足,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发展效益不高的问题。当前37家食用菌企业中,发展势头强劲、效益较好的仅占1/3左右;五棵树、丰泽源、鑫森淼等企业效益一般,正常维持经营,这类企业约占1/3;祥顺、祥兴等企业处于停产倒闭状态,成为“僵尸企业”。

四是融资问题比较突出。园区大部分企业用地基本均为一般农用地,无法办理产权证,也就不能利用土地、厂房等抵押贷款;部分企业拆借民间高利贷,资金压力巨大,企业运行困难,甚至倒闭停产,如祥顺食用菌拆借民间过桥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没有续贷成功,造成资金链断裂,最终停产倒闭;部分企业因企业间联保担保,造成企业信用不佳,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如友禾食用菌是省龙头企业,在南京银行有500万元信用额度,但与可为食用菌是联保关系,因可为停产倒闭、资不抵债,导致信用额度难以兑现。

五是产业深加工、配套能力不强。目前园区大部分企业都是鲜菇生产、销售类企业,加工类企业偏少,缺乏对食用菌产品的冷链加工、精深加工,致使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抗市场波动能力较弱,只有裕灌配套建设了1.5万吨/年的罐头加工产能,改造扩建产能还未投产。同时,园区配套能力不强,仅金海包装一家配套企业,产品只有菌菇包、包装袋等辅材。

三、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打算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们县实际,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规模、延长链条、提升品牌、拓展市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努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灌南最有影响力的标识性产业。

一要进一步做大规模。一是壮大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大对永强、友禾、丰收等发展势头强劲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转型升级、兼并重组等方式,努力扩大单体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培育更多龙头企业。二是突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裕灌、香如、丽泽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牵头成立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菌包制作中心,培育优质菌包,推广“集中制包、分散出菇”新模式,实现出菇环节的精细化、高效化,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食用菌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基地+农户”模式,由企业集中供包,指导农户分散养菇,既能有效扩大企业规模效益,又能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三是大力促进集群集约发展。引导园区企业组建企业集群,集聚共享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等资源要素,形成规模优势,“集群式”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强化灌南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的主导地位和议价权。

二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聚焦加工、冷藏、运销、出口等后道环节,进一步拉长拉宽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整体竞争力。加工方面,推动企业向冰鲜产品等浅加工及罐头食品生产、食用菌多糖提取、口服液生产等精深加工领域发展。年内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裕灌5万吨/年罐头加工升级改造项目,确保12月底前建成投产。冷藏运销方面,充分利用灌南农批市场冷库和交易平台作用,整合园区内所有工厂化企业的物流配送,优化配货路径,提高送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交易出口方面,在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通过代理销售、驻点销售、电商销售等多种渠道,有效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满足更多人对绿色保健食品的消费需求。

三要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充分利用灌南食用菌现有优势和“灌南金针菇”国家地理标志作用,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灌南食用菌品牌,鼓励帮助“香意”“每日一菇”“裕灌”等商标申请认定中国驰名商标、江苏著名商标;积极做好各食用菌企业商标注册、登记、标准化等基础工作,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李玉院士工作站等技术优势,重点开展菌种良繁、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控制技术、配方配比优化、废菌包的综合利用、代料新资源的开发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及集成创新和应用;引导帮助裕灌、香如、丽莎等有实力的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四要进一步破解融资难题。利用好重点帮扶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政府和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的方式,设立食用菌产业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席机制,着力收购园区停产倒闭的闲置企业厂房及设施设备,盘活闲置资产,同时帮助企业抵押贷款,用于扩大再生产;积极推动推动裕灌、香如等龙头企业主板上市,丽莎、友禾等企业中小板、新三板上市,实现公开募股融资;积极引导永强、安康等效益良好的企业,适时更新发展理念,利用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吸引战略投资或社会资本注入,开辟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五要进一步增强配套能力。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建设食用菌配套产业园,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规划建设辅材集中生产区,集中招引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塑料筐、泡沫箱、生产菌袋、胶带、包装袋等原辅材料生产企业,实现就近日用日配。二是规划建设机械装备制造区,主要招引包括生产打包成套设备、输送设备、高温灭菌锅、菌种培养设备、接种机、空气净化设备等企业入驻。

时任灌南县委书记 李振峰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