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生态宜居绘就现代版“桃花源”
—— 乡村振兴看蒋巷系列报道之二
2018-09-14 09:08:00  来源:新华日报

  “村里人舒服,城里人羡慕,外国人信服”,蒋巷人多年的追求变成了今天的现实。行走蒋巷,但见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房前宅后像果园,扑面而来既有秀美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又处处能够体味到先进和谐的现代文明,俨然一个现代版“桃花源”。

  “不仅要有好风光,还要有好生活”

  9月8日,蒯林林老人一大早就起了床,步出蒋巷老年公寓,走进村民蔬菜园里属于自己的那块田里忙活开了。“你看这些青菜、南瓜、玉米、毛豆长得多好,有了这块地,我一年四季都不缺新鲜蔬菜吃。”指着满园长势喜人的蔬菜,老人很骄傲。

  住着设施现代的别墅、公寓,吃着自家菜园里的绿色蔬菜,这种充满诗意的现代田园生活,来源于蒋巷人的超前规划和精心布局。早在上世纪90年代,蒋巷村就委托同济大学编制生态村建设规划,按照不同功能“重组”村庄空间。20多年来,蒋巷人照着图纸,一步步把纸上风景变成了现实。

  “蒋巷村史展览馆”里,硕大的沙盘模型上“四园一基地”分布错落有致。常盛集团及其所属企业全部集中在常盛工业园;作为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农民新家园”建有192幢农民别墅和158套老年公寓,紧挨着的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构成了一个功能齐全、方便舒适的现代化“社区”;不大的村民蔬菜园里,每家一分田,却给全体老年人带来了方便和乐趣;占地680亩的蒋巷生态园,河网纵横,绿树成荫,鸡鸭鹅怡然自得。

  “生态宜居,不能仅有好风光,还要有好生活!”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说,完善村庄布局,既要考虑如何守护江南水乡田园之美,同时又要让村民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真正实现生态宜居。

  于是,蒋巷办起了苏州第一家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每家每户的点滴污水全面接管进网。随后,又建起常熟市第一座秸秆气化站和空气质量监测站。从前年开始,蒋巷下决心把全村1200亩耕地逐步实现有机种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每年可减少近百吨化肥农药对大气、土地和水体的污染。今年,村里又全面实行垃圾分类,每家别墅前都摆着两个垃圾箱,箱子上贴着二维码,手机一扫,垃圾分类早知道!村民沈彩红高兴地说:“村里环境这么好,我们不能拖后腿,要比城里人还讲卫生!”

  “它就是能下金蛋,有污染我们也不要”

  蒋巷人的生态意识萌发之早,远超一般人想象。走在蒋巷千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主干道上,两旁田块成方,沟渠成网,绿树成行,碧翠挺拔的水稻长势喜人。一个交叉路口矗立着一块巨大的标语牌,上写醒目的大字——“蒋巷人的话”:“复垦复耕,土地增扩;绿化网林,生态平衡……”,落款时间是1986年。

  靠“农业起家”的蒋巷人,对土地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蒋巷人的话”,正是这些朴实的庄稼汉立在大地上的“生态宣言”。老书记常德盛说,牌子竖在田头,就是要让世世代代的蒋巷人都牢牢记住,“说话要算数,不能欺骗土地”。改革开放以来,蒋巷结合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逐步建起农田绿化林网。这几年,又通过平整老宅基,拆除旧村巷,复垦出200多亩土地。尽管村级工业同样取得了大发展,却看不到工业厂房蚕食农田的现象。

  上世纪90年代初,“五小”企业在苏南乡镇蓬勃兴起,蒋巷村也投资500万元办了个化工厂。投产才2个月,就赚回100多万元。可是,工厂排放的废气让人寝食难安,废水毒死鱼虾,禾苗枯萎。“祸害土地就是祸害子孙,这样的事我们蒋巷决不能做!”在常德盛的坚持下,村里毅然决定,宁可赔上400万,关厂!从那以后,村里就定下一条“规矩”,新办企业首先要进行内部环评,对污染企业一票否决。

  有过“教训”的蒋巷人,对美丽家园的守护更加用心。在全村人一起制定的村规民约中,好多条“约定”都跟环境保护有关,如禁止向村域河道倾倒垃圾等等。村里老百姓还自发成立了环境监督队伍,睁大眼睛盯住任何破坏村庄环境的事情。

  “种植有机稻,既改善了土壤,也保护了生态。”站在田间,蒋巷种粮大户沈明华俯身抓起一把黝黑的泥土说,现在每年只种一季稻,到了休耕期,村里统一进行秸秆和田草还田深耕翻晒,再把村养猪场产生的有机肥撒到田里,这样不仅减少了土地的板结,也大大提升了肥力。

  “没有社会效益,就没有经济效益”

  在蒋巷生态种养园西北角,有一片“特殊”水域,岸边用青砖围起,与边上的鱼塘隔离开来,水里种满了黄菖蒲等水生植物。“这是我们运用德国技术打造的生态湿地科技花园,专门用于处理全村的生活污水。”村委副书记李君“现场揭秘”:这是一个小型循环系统,经过物理过滤沉淀,每天可处理150立方米生活污水。蒋巷还有个“大循环”:粮食生产加工的废弃物用于饲养畜禽,畜禽粪便再用来生产沼气,为村民提供清洁的管道能源,沼渣、沼液用于水产养殖,河塘里的淤泥用来肥田,实现了生产生活的全程有机化。

  蒋巷村在生态保护上的不断探索,引来国际关注。2016年,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在常熟举办,这是该会议首次在亚洲举行。美国杜克大学湿地中心主任柯蒂斯理查森教授现场考察蒋巷后,忍不住为蒋巷村在整理村内水系、改善水质、保持田园乡村肌理和格局上的做法点赞。

  “乡村全面发展,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没有社会效益,就没有经济效益!”常德盛说,好生态是乡村发展最宝贵的资源。

  再过几天,蒋巷村新规划的“蒋巷护理院”就要正式动工。“项目消息刚刚发布,已有四五家企业来村里对接合作,还包括两家‘国字头’企业。”村委会主任蒋玉英说,外界资本青睐蒋巷,主要是看中这里的生态特别适宜发展养老产业。

  蒋巷人数十年如一日精心呵护的美丽田园,正在发力“反哺”村庄发展,村里每年接待各地游客近20万人次。去年,扬州设计院常熟分院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投资1500万元打造精品民宿项目“蒋巷书院”。

  “蒋巷村注重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让村庄形态、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和产业发展保持步调统一,体现了‘发展为了百姓’的根本目的。”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方伟教授认为,蒋巷的发展实践证明,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最大竞争力,这方美丽宜居的水土,既是蒋巷人践行生态发展的成果,也将成为蒋巷改革再出发的根本支撑。

  本报通讯员 盛 峥

  本报记者 高 坡 李仲勋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