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2018年马克思主义·青年说 > 校园沙龙 > 河海大学 > 朗读精选 > 正文
演讲者:李轶 河海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传承创新,做新时代的治水人
2018-06-04 17:16:00  来源:理论之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在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长期以来坚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入选双一流学科。在从事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以来,我始终将党的大政方针的学习、传播和实施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我国传统的治水理念、水利工程、水文化发展等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学生开展了多项大学生创新工程和社会实践项目,例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河长制调查与研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对河长制这一解决复杂水问题的中国方案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针对河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项目成果在国家级科技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等荣誉。在个人科研方向选择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逐步将研究重心从传统环境工程领域的水处理向水环境和水生态转变,围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相关科研工作。近年来,带领研究生在三江源区、长江干流、三峡库区和太湖、洞庭湖流域河网等302条不同等级的河流进行了系统的取样分析,总样品数量约12000个,解析了长江流域典型河流水环境现状及微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特征,初步阐明了人类活动引起的径流改变和污染胁迫对长江微生物的影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贯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改变传统的以水质为标准的评价体系,构建系统科学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针对不同流域和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按照“河(湖)长制”提出的总体要求,构建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稳步推进良好河湖生态格局的构建,为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不懈努力。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必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绘就青山绿水、诗意栖居的中国图景,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