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 > 高校 > 南京师范大学 > 朗读精选 > 正文
演讲者:王炳昊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
朗读来源著作:《资本论》第一卷
2017-06-22 12:09:00  来源:理论之光

  演讲内容:《辩证法—走进世界纵深处的利器》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三学生王炳昊,现在担任着南京师范大学辩论队的队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辩证法—走进世界纵深处的利器》。其实一个理科生打辩论是一种很微妙的感受,因为我们不像文科同学饱览诗书或者通晓人文,但是我们就是被辩论当中辩证思维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一场辩论,总是有正方和反方两个立场;一场辩论,总是在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这是自己最开始接触辩论的时候对于辩证思维的理解。

  还记得自己当时大一,第一次在院里参加新生杯辩论赛,辩题是“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拿到这个辩题当时自己就想,大学生嘛,肯定是要好好学习的,创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而且创业的大学生里面十个有九个都是失败的嘛,这肯定是坏处。但是大学生创业也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失败和挫折带给我们大学生的人生历练,也是比赚到的金钱更加宝贵的财富。既然大学生创业既有利也有弊,为什么还会有利大还是弊大的争论呢?辩证法难道不就是把统一物分为两个部分,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去分析问题么?当时觉得这就是辩证思维的精髓,殊不知在阅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之后,才深深感到自己认识的浅薄。北宋文学家苏轼在《题西林壁》里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就不难理解不同方面的道理之所以都是对的,不是因为它们同时成立,而是因为它们是在各自不同的语境和角度中分别具有合理性,是过程中的一分为二,是语境变换下的正反方转换。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阅读,不仅加深了我对于辩证法更全面的理解,也让自己解开了辩论过程中的扣子。辩论的时候我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辩论辩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却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其实殊不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给出了答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恰恰是辩论活动能够开展的哲学基础,同一个辩题的不同持方之所以都能够成立,就是因为在不同的逻辑前提和语言环境之下,不同的立场和观点才拥有了其具体条件下探讨问题的合理之处。辩论辩的恰恰是不同前提与条件的设立和转换过程。比如创业这件事儿,不是预先假定“任何事都有利有弊”,而是在深入理解和全面考察创业的过程中,发现了创业本身有利有弊。而创业这件事对于有着不同追求的大学生而言,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下,自然会体现出利弊大小的不同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典当中体现的辩证法思想直击我辩论生活当中的困惑,让我的思维和认识不再局限,而拥有了广袤无垠的可能。恩格斯在谈论辩证法的时候曾动情地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回首大学三年的辩论生活,风雨兼程,输过、哭过、赢过、笑过,成长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发展也注定不是笔直向前的。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识与勇气,我们的生活总是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下攀升。面对人生困窘,我们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事物内部新与旧的矛盾斗争中,我们的人生得以除旧布新,不断变得丰满。

  最初以为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太远太远,殊不知小到一场辩论比赛,大到我们的人生发展,处处都深刻地受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影响,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竟已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