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 > 最新消息 > 正文
让信仰的明灯照亮年轻的心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走进三十六所高校,万余名学生参与
2017-12-29 13:52:00  作者:陈立民 刘庆传 魏旭  来源:新华日报

 

 

 

  配图为活动现场。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 丹摄

  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南京大学专场暨闭幕颁奖仪式在南大仙林校区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燕文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闭幕式上,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用中、英、法、德、西、日等国语言朗诵的《共产党宣言》、诗音画《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等节目把大家带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带到对小我与大我、使命与担当的深深思考中,现场不时响起阵阵热烈掌声。闭幕式颁奖仪式的举办,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一个现象级传播案例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是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共同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各相关高校协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朗读、宣讲活动,目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指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让马克思主义经典走进更多青年人心中。明年是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七十周年,活动的举办,也是向青年学生传递信仰之光,引导广大青年做能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自今年5月24日启动以来,前后持续7个月,吸引广泛关注。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走进全省高校。其中,当代高校青年思想状况调研吸引36所高校1万余名学生参与;“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活动先后在全省高校巡回举办9场;“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创作暨演讲大赛受到全省高校师生的热情支持。截至11月10日,大赛共收到全省高校参赛作品220件,最终入围109件,青年学生们用演讲、漫画、征文、微视频、微信、图解演绎“心中的马克思”“身边的马克思”。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打分,《神会马克思》《真理的味道》《梦历中华复兴路》等20件作品被评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创作暨演讲大赛优秀作品,河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获得优秀组织奖。

  由于主题重大、形式新颖、内容契合当下社会思想现实,“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成功举办,不仅吸引广大高校师生的热情参与,也吸引全国新闻界的高度关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有关报道广为传播。新华日报、交汇点客户端、中国江苏网、理论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重点推介,使得活动影响不断扩大。活动期间,官方网络平台的浏览量累计超过千万,造就本年度一个现象级的传播案例。

  让马克思走近当代青年

  “有位年轻学生曾当面问我,学了马克思主义就能买得起房子吗?听到这个问题,我感到非常痛心。”5月24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首场“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活动中,一位领导干部的一句发问,让全场观众为之静默。

  今天的青年距离马克思主义到底有多远?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正是举办“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的初衷。“有距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实际问题一直避而不谈或者羞羞答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说,信仰的确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但是信仰问题可以给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神动力。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引导青年学生走近马列经典。“经典的魅力在于它不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黯淡,经典的力量在于让人突破日常的庸碌的生活,让人在困境中感受希望,在孤独中感到慰藉。”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翁寒冰说。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张异宾,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钟君研究员等专家则纷纷为青年学生发来寄语,他们告诫青年:“只有下大气力、苦功夫,认真研读马列经典原著和文本,才能掌握其真谛。”

  “亲爱的燕妮,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南航青年学生王紫潇饱含深情的朗诵,让人听得热泪盈眶。由此不难看出,马克思在青年人眼里依然充满魅力,但要让马列经典真正走进青年心里,也要活化形式,举办“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就是一个创新尝试。通过活动的举办,青年学生们用征文、漫画、微信H5、微视频、图解等多种形式,让马列经典在现实中绽放新的魅力,这提示我们,让经典走近青年,也要不断创新传播形式。

  践行马列精神永不落幕

  马克思主义既是理论,更是信仰;既是批判的武器,更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虽然闭幕,有关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永远不能落幕,对马列主义精神的践行永远不能落幕”,在26日举行的闭幕式上,主持人一段开场白深深地打动在场的观众。

  许多青年学生表示,通过参加“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他们发现马列主义原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深奥、遥远。很多青年人惊呼,马克思主义不是试卷上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考题,而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灯。一些青年表示,“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扬起信仰的风帆,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华彩篇章”。

  南京审计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孙芳芳坦言:“在屡次被人问到‘你有什么想不开的,非要从繁华的大都市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来’时,我也无数次地问自己值不值得。”但是,认真研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尤其读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时,想起援疆数月的苦乐经历,她终于明白:“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只是用来喊喊的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人生有两条路,一条为人,一条为己。或许不同的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但最终应殊途同归,在短暂的一生中,为这个世界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南审西部计划志愿者俞乐说。确实,对于广大青年来说,也许他们并不时常把信仰挂在嘴边,但在心底里,那是一盏明灯,那是一束火光,是绵绵不绝的力量的源泉。唯有经常阅读马列经典,刻苦钻研经典,认真践行马列主义精神,信仰之光才能彰显巨大力量。

  本报通讯员 魏 旭

  本报记者 陈立民 刘庆传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韦轶婷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