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学思践悟新思想 > 正文
江苏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三进三退”护长江
2019-07-24 11:01:00  来源:理论之光

到2020年,江阴将建成串连城区八大公园的30公里环城绿道

  思想理论的进步,往往是引领和推动社会实践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唱响长江大保护的“江阴之歌”。

  聚力产业转型:高端进、低端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发展,而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是不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永恒主题,以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加强,倒逼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以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促进长江江阴段生态的持续优化,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与生态环境高质量的互促并进。

  一方面,在“低效供给、低端产能”上坚定做减法,积极腾退化解旧动能。我们实施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坚决做到“三个一律不批”,每年因环保不达标否决的项目投资额都在百亿元左右,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举措却吸引了众多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化工污染治理,基本完成长江沿岸重点规划区域内化工企业整治任务。2016年以来,累计关停“十小”企业128家、“三高两低”企业176家,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7055家,完成钢铁去产能240万吨,为新动能发展创造了条件、留出了空间。

长江江阴段生态持续优化

  另一方面,在“高端产业、绿色产业”上持续做加法,全面培育壮大新动能。坚定实施产业强市首要战略、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深化落实产业强市30条、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重塑“江阴板块”新优势29条等系列政策,培育壮大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智慧能源、新材料、石化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石墨烯三大500亿级产业集群,建成诺奖得主研究院7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50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4家、中国驰名商标56件、上市公司4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5家,集聚了以8名诺奖得主、34名海创人才、66名省双创人才为代表的36.5万名各类人才。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可以相得益彰。我们唯有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守住“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更多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聚力源头控污:治理进、污染退

  我们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为引领,科学谋划,系统施策,铁腕治污。

  坚定不移地“守”,着力推动空间优化。围绕严守生态底线、严守自然资源保护红线、严守长江生态空间,按照水岸和谐、江河联动、江城互动、林湿一体“四大原则”,高标准编制江阴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1+9”规划体系,把江阴全市域特别是沿江的每一寸土地都纳入规划掌控之中,使共抓大保护的每一项工作都有规可循。

江阴沿江风貌

  坚决精准地“治”,着力打好“三大保卫战”。制定实施《江阴市加强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把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细化为20项重点工程,启动建设总面积4.1平方公里的秦望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建成投用,全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2200吨,实现日产日清,针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全力推动市各大电厂加大掺污泥焚烧设施建设力度,今年处理能力将达到30万吨,到明年将达到40万吨,长期制约江阴生态文明建设的垃圾、危废、污泥“三座大山”正一一搬除。今年初,江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增幅位居全省县市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1.2%,同比提升5.1个百分点,城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8.3%,降幅位居全省前列,一升一降“两个前列”凸显了江阴长江大保护的突出成效、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战,能不能打赢关键之战,最重要的还在于定准目标、找对路径。2016年,江阴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了“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取得长江江阴段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压倒性胜利”的既定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咬定目标干、精准聚焦抓、科学务实治、统筹兼顾推,以硬举措、组合拳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

  聚力生态修复:生态进、生产退

  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还水于民、还山于民、还绿于民”的理念,依托北枕长江、中环群山、南涵湿地的自然禀赋,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圈,让城市因水而灵、因山而秀、因绿而美。

  还水于民。江阴将码头、工厂、轮渡等生产岸线退让搬迁,主动压缩到16.58公里,仅占长江江阴段34.8公里黄金岸线的47%。八公里滨江公园、十公里锡澄运河公园组成的“一江一河”城市T台基本呈现,主城区30公里寸土寸金的生产岸线全部变为生态岸线、亲水岸线。

船厂公园改造前

船厂公园改造后

  还山于民。江阴自古就有“三十三山罗四境”之说,以此为基础,规划建设总面积达83平方公里的环城森林公园,着力打造环城绿色生态的大屏障。

  还绿于民。江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3.19%,在此基础上,规划了近期30公里、中期71公里、远期多环串联的“江阴绿道”。到2020年,串连城区八大公园的30公里环城绿道将全面建成,绿地覆盖面积达万亩,真正成为一条环绕江阴城区的“翡翠项链”。

江阴环城绿道

  生态环境好,是民生之福,生态环境不好,是民生之痛。实践证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有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和所急。唯有以“百姓感受是王道”为基准,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把基础夯得更坚实,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才能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处在关键时期,让我们携起手来,驰而不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匠心绘就美丽江阴崭新画卷,空气清新、河水清澈、白云蓝天,青山绿水的美好生活一定会早日呈现在大家眼前。(作者为江苏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

来源:理论之光   作者:陈金虎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