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理论专题 > 专家解读 > 正文
王世谊 晏俊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2020-08-12 15:06: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其中首要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优势是其他优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凝心聚智,把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风险降至最小、效益提至最大。要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制度优势的重要作用,善于运用这一制度优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冲击。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党对基层社会的领导是基层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治理主体,也是基层社会治理最直接的组织者、领导者。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贯彻落实江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省域治理各领域各方面”的会议精神,持久深入地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在深入理解中自觉执行、在坚决执行中加深理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党的领导是一个涉及面广、层次颇多、内容丰富的复杂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情况复杂的基层社会。实践表明,要不断增强党在基层社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就必须改变党的领导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传统模式,解决二者在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相互脱节、效率低下、不可持续等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实践调研和理论探索,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以江苏省域治理特征为依据,以党的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高度融合为切入,以坚持依法执政为基本领导方式,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基本目标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健全和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具体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的重点在于健全和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具体制度。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必须健全和完善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的各项具体制度。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党的领导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之上。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必须体现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并以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定。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亟需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在基层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中的各项具体制度。

在基层社会,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主要表现为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的组织、领导与协调。要充分理解基层社会治理的运转逻辑,要全面分析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治理资源、治理方式、治理内容等,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和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具体制度。

要牢牢把握基层社会实际,理解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充分吸收地方实践探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探索建构制度体系的过程中,要厘清制度体系建构的内在逻辑关系,包括理论溯源、时代境遇、价值导向、原则遵循、效能提升等内容,要细化制度体系构成内容。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使基层社会各种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中全面贯彻党的领导意图。要统筹设置基层党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综合性机构,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江苏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产生了许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经验,但经验输出多,制度输出少,对典型个案的深度挖掘不足,制度转化不足。因此,要充分总结提炼江苏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的领导制度经验,加快健全和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具体制度。要着重通过地方实践,厘清基层社会治理的场域空间及事务空间、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治理主体及其治理关系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的运转逻辑,继续鼓励地方开展制度探索与创新,对先进经验要积极推广并逐步完善,实现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

着力构建江苏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2020年春季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江苏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愈加凸显,也正是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再次彰显。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够有力推进,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能够持续有效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要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决定》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治理的目标方向。把这些重要部署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关键是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在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下,打造社会环境城乡同治、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公共服务政社联治、矛盾冲突依法综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政治保障,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更新理念,以党的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以党的作风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风尚,以党的纪律建设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出实效,以党的制度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善。真正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基层党组织通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统筹协调各治理主体,实现党对基层社会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通过治理实践,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应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基层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应当进一步激活社会自治和社会共治的现实能量和社会活力,拓展和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围和途径,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等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为主要目的的民主治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善治水平。在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理性地认识这次疫情大考给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现实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查处不敬畏不在乎、空泛表态、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问题,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此外,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广泛应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整合党建、综治、应急、城管、大气治污等各类网格,实现“多网合一”,推动各项工作部署在基层落地落细落实,为夺取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实现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作者分别为扬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