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名家新论 > 正文
刘华 白雪:面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为政府建设
2024-05-16 09:23:00  作者:刘华 白雪  来源:新华日报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体制保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各级政府以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政府治理与科学的宏观调控,建设一个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要求相适应的有为政府。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础性支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义。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固然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借助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与供求机制调节经济运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社会与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与生产力水平提升。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履行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供给职能,把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贯穿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始终。当前及今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即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各级政府在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领域加大投入。由公共服务均等化所带动的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不仅能够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基础支撑,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稳定。

着力构建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与机制。超大规模人口基础上的超大规模经济和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问题。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内在要求即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只有建设规则统一、政策一致的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顺畅流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才会有坚实的基础。破除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诸如市场分割、各自为政、市场规则不一致、市场竞争不充分等现实问题,是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前提。从体制机制建设层面来说,亟需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以形成全国一体化的大市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和法治体系建设,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

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相互促进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既是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及经验表明,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是否清晰、政府职责体系合理及健全与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能否有效彰显的重要保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亟需聚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命题,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持续优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推动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更加重视对内改革,实现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的平衡。通过对外开放的示范效应促进对内改革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层面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地方政府层面通过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方式来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国外资本、人才和技术,大力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发展也有力促进了对内改革,国内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定程度上与对外开放的促进密切相关,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加快了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及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要求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使得国内市场化改革及其配套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这是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所需要的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需要进一步破除“行政区经济”所带来的市场分割、各自为政与地方保护等体制与机制藩篱;由于改革进程中既得利益群体的影响,对外开放之于对内改革的示范与推动效应正在衰减;只有通过改革,建立起更高水平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

依据共同富裕的原则重塑分配制度体系,逐步化解贫富差距引致的社会不稳定。注重分配的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一方面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做大做强做优国有经济,推动国有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更好发挥社会政策性功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构建起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通过三次分配的实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更为合理的收入分配。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聚焦于劳动者保护,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等,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和引导,不断凸显初次分配在促进分配公平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