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名家新论 > 正文
张新科: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③
2024-06-04 09:14:00  作者:张新科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系统阐述的11个方面重大创新观点和16个方面战略部署,构成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内涵。其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四梁八柱”发挥了关键作用,紧跟“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位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之端,其整体效能又直接反映在“用”之端,体现在理论武装、舆论宣传、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网络建设管理、文明交流互鉴等方方面面,充分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同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关键要素,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不可更替。

立足“是什么”,努力做到知其然。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在浴血奋斗的救国大业中,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人民在物质上极度贫困潦倒,在精神上又极度渴望获得新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便确立党的性质和纲领,党的二大进一步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极大激发了有志之士投身革命的热情和意志,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完成了“三次土地革命”,开展了南泥湾大生产等运动,物质文明紧跟精神文明,引领革命条件的变革和深化。在斗志昂扬的兴国大业中,面对长期战争导致的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和国际竞争对手的孤立、封锁与威胁,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很快就创造出中国历史上诸多第一:第一架飞机和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虽然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主观热情超越客观实践的行为,但总体上精神文明得到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有效提升。在轰轰烈烈的富国大业中,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小康社会战略构想,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等,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法、英、德、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质文明显著提升,精神文明持续跟进。在激情澎湃的强国大业中,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先后出台2000多项举措,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由此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提炼了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良好互动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

立足“为什么”,努力做到知其所以然。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而不断大放异彩。其一,两个文明蕴于马克思主义之“矢”。两个文明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关系范畴。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从人类社会有“物质需要的发展”和“精神需要的发展”这一现实出发,提出了社会存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类生产的概念,并在《哲学的贫困》中深度阐释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主要来源于生产力的发展。继而进一步认为: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有形的与无形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的总括和结晶,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其二,两个文明也蕴于新时代中国之“的”。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物质上强大起来”和“精神上强大起来”对于发展的重要意义;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先后分别将两个文明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写进报告,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时代以来两个文明的实践探索,充分表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其三,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实质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完整、准确、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相互制约。这既需要我们打牢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物质文明基础,也需要我们打牢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守正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精神文明基础,坚持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不断让群众口袋“鼓”起来、精神“富”起来,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逐渐变成可知可感的现实模样。

立足“怎么做”,努力做到知其所以必然。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必须明确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同时,高质量发展也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文明,而文化则赋予经济以深厚的精神文明,两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必须明确协调发展也是动态的发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其实质就是要从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因此,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符合历史客观规律,尤其在高度文明的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也必然是协调发展的,二者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直接作用在人类从事的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等所有活动之中,并且不断以螺旋式的前进方式作用在人类文明演进的浩瀚历程,具体表现在当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量的积累,必然会推动更高阶段文明的质变,实现人类社会的大进步。必须明确协调发展更是全面的发展。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需要更好地回应人民各方面的诉求和多层次的需要,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协调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只有始终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的物质条件,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多种手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能够在物质上得到充分保障,在思想上精神上又能够紧紧团结在一起。

(作者为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