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记录 > 图片 > 正文
读书会,安置心灵的“精神家园”
2017-08-29 17:10:00  来源:新华日报

  读书会,安置心灵的“精神家园”

  “行走山西”成员参观悬空寺

  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是传统的实体书店式微;另一方面,各种读书会却风起云涌,蔚然成风,仅南京就有340多家读书会。但今天的读书会,已不局限于一批同好的“围炉读书”,它开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是一批志趣相投者的“头脑风暴”,思想的碰撞与沟通;是人们走出“书斋”的一次次文化行走;是“没有围墙的大学”,通过各种阅读讲座向社会启蒙……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家读书会,切切实实感受江苏人是如何将读书会变成习焉不察的生活日常。

  以女性的名义, 让阅读成为精神之约

  沿着中山陵东北的小茅山一直攀到山顶,绿树掩映中是一座古朴静谧的中国式庭院,名曰永慕庐。每周六,从南京、镇江、上海甚至山东驱车而来的“女性”要在此赴一次精神之约——“半城读书会”。

  “半城”,面向都市的另一半。创始人朱虹是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在她看来,几乎所有贴在都市女性群体身上的负面标签——狭隘自恋、消费主义、歇斯底里、空虚无聊、婆婆妈妈,都会因读书而治愈。于是,她创办了“半城”读书会。她的宣言是:在“半城”里不谈财富、消费和奢侈品,也不谈夫婿、闺蜜和职场,新时代的精英女性应该在读书和思考中变得独立、自由、美好、有趣。

  8月2日晚上8点,将近4000位“半城”书友齐聚线上分享平台“半城会客厅”,“非诚勿扰”前嘉宾黄菡女士在线上对话京剧《青衣》导演张曼君和主演李亦洁。面对《青衣》中女主角在事业与家庭间进退失据的困境,三位女嘉宾给线上的女性书友支招:女性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建起“防火墙”;职业女性不妨通过购买服务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女性不仅要会与客户沟通,还要学会与家人沟通……

  女性话题离不开孩子。五一小长假,伴着蔷薇入夏的芬芳,永慕庐的长桌边坐满了年轻的妈妈和孩子们,作家黄蓓佳带着新书《童眸》来到“半城”做客,“孩子内心隐秘的世界跟成年人同样复杂,只是孩子没有表露出来,或者说因为年龄小自己都无从察觉。”两个小时的互动里,妈妈们在反思,也许“温室”之外才是孩子成长的广阔天地。

  关注女性是半城的重点,却非全部,女性的成长,首先是人的成长,需要全面的营养。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史健杰女士都会从镇江开车来到紫金山下,徒步半小时攀到永慕庐,这似乎是她读书前的仪式。上周六,她参加的半城读书会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胡翼青教授导读的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的名著《叫魂》,40余位读者围坐在一起,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家讨论清朝的社会生活和谣言的传播机制。身为镇江市规划局副局长的她,史健杰并不认为女性阅读只能局限在两性关系和家庭生活,“在对知识的渴求和真理的探寻上,两性应该是平等的,这正是‘半城’吸引我的地方。”

  在原子化的当代社会中,聚在一起读书,这种古典式的社交行为在朱虹看来是对“精神共同体”的探寻,是女性于柴米油盐之外赋予生活的仪式感。谈及“半城”之于女性的意义,朱虹说:“期待各位书友能够跟随‘半城’,建立起文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的基本知识体系,由此能够深度洞悉当下困扰女性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命历程的各种问题,找寻从传统迈向现代的新的依托,获得不惧不惑、不嗔不作的精神力量。”

  “半城”筑建着女性的精神家园,并以微薄之力帮扶着女性的日常生活。由黄菡女士担任顾问的“山茶花计划”,为产后女性提供心理援助,“给乞讨儿童一分钟”则倡议呼吁人们保护路边乞讨儿童的生命尊严,“半城日历义卖”用所得的善款支持山区基础教育……

  “我们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润物细无声。”朱虹说,“‘半城’希望从女性开始,从母亲开始,热爱阅读、耽于思考,最终改变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的精神气质。”

  “行走”,

  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张静的朋友圈,最近又一次因为“行走山西”被人“围观”。广胜寺的壁画、资寿寺的彩塑……追随当年梁思成与林徽因行走山西的足迹,加上南京文化学者薛冰、著名建筑设计师陈卫新等“大V”在朋友圈的彼此应和,这次文化行走赚足了眼球。

  作为南京悦的读书会创始人,张静率领的这次“行走山西”缘于费正清夫人费慰梅的那本《梁思成和林徽因》。作为一家私企会计,这次偶然的闲读,为她的人生开辟了另一个世界——因为书里大量引用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日记、文献与论文,于是她萌发了跟随梁林脚步来一次文化行走的念头。

  在山西当地文史学者的带领下,张静开掘出晋东南、晋中与晋北多条行走路线,被冠以“宋金壁画之旅、唐宋古建之旅、琉璃古塔寻访之旅”,用她的话说,这样的行走不仅是深度的文化寻访之旅,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梳理。她的想法在读书会和朋友圈得到了热烈的呼应,报名踊跃。

  陈卫新把这次行走当作一次由读书引发的共同学习。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亲身感受到了有关山西与江苏建筑的差异,有关地域文化对于居住方式的改变,有关中国园林的发展沿革,让他觉得不虚此行。

  为什么要行走?张静说,“我身边总有朋友不停地问我,‘你推荐书给我看啊?我应该怎么看书啊?’其实我觉得他丧失的不仅仅是求知的欲望,他丧失的是一种学习方法。他想去学,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去学。”

  “读一本书,走一段路,认识一群人。”这是悦的读书会的宗旨。张静希望读书会用“阅读-行走-交流”的方式,教给成员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即使将来你不愿意参加读书会的行走了,你都可以通过这一套‘走读’的方法获得知识。”

  南京文化名人薛冰也很快成为读书会的一员。他说过去读中国建筑史,对梁思成、林徽因考察山西古建的历程,对山西现存唐宋辽金元建筑,就有浓厚的兴趣,但在现场直接观察文物,感受到那些木头细腻的纹理与氛围,读书时的朦胧迷惑处才渐渐清晰起来。“尤其是壁画,看画册上的碎片,与现场观看完整画面,了解各局部间的联系,感受大不相同。”

  三度随团行走山西后,薛冰感觉对研究南京历史文化有了一种新参照。回到南京后,他带领读书会成员“重走南京”,通过对山西、南京两地古建、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的比较,对历史发展、文化传承、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讨论,让大家对南京文化的特色所在,有了更多的感知。

  三年来,“山西文化行走”已成为南京读书会圈子里的“知名品牌”,在张静的启发下,越来越多的读书会也开始了各自的“行走”。所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作为散文作家、南京本土文化拥趸,老克是“行走南京”的身体力行者,带着读书会的成员穿梭于南京的历史场景中,他说,没有什么比行走于南京城市肌理中更能感知、阅读这座城市了。老克的南京文化行走,结集成一本《南京深处谁家院》,在他的笔下,历史动不动就会闯入当下生活,当下的某人某事又会不时和历史发生关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悦的读书会用真实的行走,践行着古人关于知与行的格言。

  “开放阅读”,

  与大众分享新知

  群学书院,被读者亲切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在这里,阅读不只是单纯地捧起书本,而是借助专家学者的“主题化讲演”,持续、系统地向大众传播知识,从而令读书会有了思想启蒙的意义。

  书院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创办。去年3月成立以来,已持续举办了60余场高品质公益讲演,讲演者多为南京乃至全国有名望的学者。具有社会学研究背景的群学书院,更多关注的是历史、社会、国际政治等宏大主题,但恰恰是这些与个人生活不那么息息相关的知识领域,让家国观念、历史关怀和时代思考,进入了普通人的思考领域。

  来自镇江的王虹女士,毕业于镇江崇实女中,与赛珍珠是校友。今年7月参加了书院举办的一次“王守仁教授谈赛珍珠”的讲座。两个多小时的演讲,给她带来的不止是知识的积累,更多了一种看问题的视角。“许多人知道赛珍珠是因为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很少有人读过她的作品。王守仁教授恰恰是从她的作品出发,讲述了一个热爱中国的美国女性,在中华民族抗战的危亡关头,挺身赴国会演讲,呼吁全体美国人民全力援助中国;通过写作《大地》等作品,鲜活地、正面地把中国人介绍给西方世界。”王虹说,学者视角,让她看到的赛珍珠更立体、生动。

  同为书院创始人之一的南大青年学者陆远,是书院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当物质生活水平已经不太构成自我发展的阈限时,一些具有公共情怀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个人生活之外的领域。作为高校的老师,我们也想让我们的读书会走出书斋,通过持续化、主题化的公益演讲,来打破知识传播的壁垒,启迪更多人思考。”陆远说,“从生活抽身,来这里思想”,正是书院的定位。

  让陆远欣慰的是,现在的群学书院已经成了传播新知识、启迪新思想的主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同发力?

  温饱满足以后,人类的幸福感与物质增长是什么关系?急剧变迁的时代,父母向子女学什么?人工智能是敌还是友?

  走下“庙堂之高”,来自高校的教授、学者通过讲座让专业知识走向了更广阔的受众,持续的、公益性的、主题化的演讲,让读书会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说起群学书院,退休工程师焦宁一直说自己是“忠粉”,几乎每场讲座都追,“一流的高校学者,关注社会的眼光往往比一般人更独到,人文关怀的情结也更浓厚。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带给我们的思想启迪是互联网等其他渠道无法取代的。”

  当读书会往文化的纵深处行走,读者得以在更广袤的时空里确立自己的坐标,读书、行走、思想,他们内在的生命也因此变得更加深邃而丰盈。

  本报实习生 魏 玮 冯圆芳 孙嘉伟

  本报记者 徐 宁

  配图:本报资料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