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悦读 > 最新推荐 > 正文
文章千古事,风雨百年心
2018-02-09 09:52:00  来源:新华日报
  

  国学大师饶宗颐于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岁。饶宗颐为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与钱锺书、季羡林并称“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对国学研究做出重大贡献。今精选其传记《饶宗颐——东方文化坐标》部分章节以怀念饶老——

  幼承家学

  1917年8月9日,饶宗颐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城(今潮州市湘桥区)。饶宗颐的祖父名兴桐,曾任潮州商会会长,创办了潮州第一所慈善机构“集安善堂”,广布德泽,颇有声名。饶兴桐有四个儿子,饶宗颐的父亲饶锷(1891—1932)排行第三。饶锷是饶兴桐最赏识的孩子,饶锷自己打理钱庄生意,凭借丰富的理财经验,积累了殷实的家产。他既是钱庄财主,又是当地著名的学者,还是进步团体南社的成员。

  饶锷在19岁时与府城清末户部主事蔡学渊的次女结婚。出身名门之家的饶夫人,文静贤淑,知书达理。婚后第七年,饶夫人生下饶宗颐。饶锷为儿子取乳名“福森”,后正式定名为“宗颐”。饶锷之所以没有以饶氏十九世“旭”字辈来为儿子命名,是希望儿子将来能够成为像北宋理学派的开山鼻祖周敦颐那样的大学者。

  豁达心态

  晚年的饶宗颐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有时一天能写万字文章,诗能创作几十首。如他用南山韵写给张大千的祝寿诗,只用了半天时间便创作出来。友人问饶宗颐:您已100岁,握您的手仍感到很有力,这个年纪精力仍如此充沛,有什么养生之术?他说:“也许是有一颗‘童心’吧,加上喜欢写书法,这对养生都很有益。”饶教授对书法情有独钟,他躺在床上能写“空中书法”,用其运气养生,这是他日常健身的一种方法。他曾对记者说,他现在就像坐在葫芦里。记者有些不解,他指出:“这是元代诗人的一句话:‘一壶天地小于瓜。’清静达观,身心愉悦,自然长寿。”他的长寿还得益于他的助人为乐和成人之美之心。

  有人把饶宗颐与王国维、陈寅恪等作比较,认为饶宗颐的学艺成就和思想水平更接近于宋代的苏轼。苏东坡不仅在文、史、诗、词方面都能“新天下之目”,而且在书法上成为宋四大家之首,绘画更是开文人画的先气。而饶宗颐的画为其书法之名声所掩,他的书法为其学术光芒所掩。且苏轼是一个“恨事不恨人”的人,饶宗颐亦是如此,能在逆境中坦然处之,有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心境。

  在治学上,饶宗颐主张用“忍”的功夫,没有安忍,便不能精进。饶宗颐的精进是不刻意,不勉强。逆境时,他积极面对,以勤奋用功的精进态度去克服种种磨难。当面对荣誉时,他以平常心去对待。豁达的心态让他长寿,保持充沛精力。

  治学严谨

  饶宗颐认为,进行学术研究,必须搜集资料,但搜集资料也要因人而异,并没有一定之理。最重要是要有吃苦精神,不怕孤独,用自己独特的触角,将大量与学术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详加收集,博采略取,对收集的资料再进行精细加工。

  饶宗颐平时搜集到的材料都认真细心加以保存,并分门别类装入纸夹或放入纸袋。他对资料收集存放了若指掌,当使用资料时,可信手拈来。另外,他把有关资料用眉批的办法,有空便写上一点,积久之后,把眉批移到纸上,加以整理综合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他曾经就同一问题收集各种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瑞士巴塞尔人种学博物馆,他都亲自去读一手材料,亲自校勘,相互比对。这种扎实的做学问方法,至今仍为学界所称颂。

  学术生涯

  饶宗颐从17岁走上学术道路,80多年治学生涯,其治学有三大特色:第一是渊博。饶宗颐的学术著作包括:史溯、甲骨学、简帛学、宗教学、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潮学、目录学、文学、诗词学等14个方面。在语言天赋方面,饶宗颐除汉语之外,还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以及梵文、希伯来文(也就是钉头字)。他是第一个把印度河谷的图形文字介绍到中国的人。我国少数民族的古文字,如西夏文、女真文、蒙古语,他也熟悉。

  饶宗颐治学的第二个特点是求精。“求精”是清人的治学精神,清代朴学“证据周遍”,是饶宗颐年轻时治“清学”学到的读书治学方法。清代朴学“积微”的传统,正是“精”的表现。另外日本学界重视抓“小题目”的学风对他影响很大,这也是“求精”的做法。从饶宗颐于1977年完成的《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一书中,可以看到饶宗颐科学地总结中国史学之精义,使中国传统史学在新时代重放异彩。该书网罗从春秋到明清各朝代有关正统的材料,对中国历史上正统观念的产生、变化,各种正统观点之是非高下,用“求精”的做法,揭示了史学正统精义的重要价值。

  饶宗颐治学的第三个特点是新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饶宗颐自始至终置身于20世纪学术潮流的前列。学术界归纳20世纪学术潮流经历了“信古—疑古—证古”三阶段。少年时期的饶宗颐正是在“信古”的大环境中打下了治学的根基。但他并不一味信古,青年时期的饶宗颐即开始接受“疑古”思潮的影响,在顾颉刚的带动下,从事辨明古史与古书的时代和真伪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内地相继出土了数以百计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古书,他不失时机地提出重建古史的工作,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沿。其次是学术的创新,他的特点是从多个老学科的边缘处切入,开辟出一个新的支撑点,产生一个新的学科。例如“潮学”、“比较史前文字学”及“悉昙学”等,就是这样形成的。在国际上称为三大显学的甲骨学、简帛学、敦煌学之领域内,饶宗颐都是学术的开拓者和重要推手。

  (本文摘选自花城出版社2015年出版《饶宗颐——东方文化坐标》(陈韩曦著))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