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 正文
笃信和践行马克思主义
2018-08-07 09:21:00  来源:新华日报

  伟人的光芒 思想的力量

  对话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围绕“马克思的伟大品格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这一主题,本报记者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进行访谈。

  记者:纪念马克思,既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也要学习马克思的人格光辉。在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刻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后者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您认为马克思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哪?

  王刚:重回马克思的时代,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不仅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一个心怀理想、热爱思考、敢于批判、珍惜亲情友情的普通人。马克思是心怀理想的人,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不难看出他为人类服务的人生理想。马克思是热爱思考、敢于批判的人,他一生博览群书,热爱思考,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学识渊博而又精深。马克思是珍惜亲情友情的人,他和燕妮不仅是恋人,是战友,更是灵魂伴侣,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伉俪。而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知音好友。列宁对此称赞“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但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了解马克思的品格、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价值,有助于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何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又何以需要马克思主义;并且有助于让我们在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记者:虽然长期以来西方质疑与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依旧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不断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的?

  王刚:马克思主义穿越时空绽放出思想的光芒,连接着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源源不断地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实现了“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并正向着“强起来”的目标昂首阔步。其一,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的思想,指导新时代下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其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资本论》的发表,如同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下达了一份“病诊书”,直指资本主义病灶所在。一百多年后,这份“病诊书”依旧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药方——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着中国经济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三,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主线。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与使命,和中国人民共同创造了历史伟业。

  记者: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

  王刚: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对新时代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人的进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掌握好几个关系。第一,把握好知与行的关系。“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学习马克思主义旨趣就在于回归实践。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在牢牢地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与观点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靶向施策、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第二,把握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做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爱思考、敢批评的人,还应怀揣着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己任的使命感,在平凡的生活中砥砺前行、奋勇拼搏,不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第三,把握学习与创新的关系。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并不意味着固守成规、一劳永逸,而是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更加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本报记者 陈立民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