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铸牢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08-09 09:52:00  作者:丁姗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我们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高校要结合当代青年发展的特点和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当好先锋模范,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领悟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念。在这方面,苏州大学近年来形成了学校党委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探索了东部地区高校民族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深化宣传教育,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江苏是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地区。江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虽相对较少,但是影响力和示范意义都很大。江苏高校要以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当代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历了“自在”到“自觉”的民族实体,而不是55个少数民族和1个汉族的简单相加后宽泛的集合。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56个民族共同铸就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目前,苏州大学全日制在校生中有回、藏、满、壮、维吾尔等40多个少数民族的学生2000余人,约占学生总数的6%。学校认真落实中央和国家有关内地高校支持内蒙古、西藏、新疆、宁夏等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少数民族学生覆盖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学历教育的各个阶段。学校通过网站、新媒体平台、橱窗标语等,积极宣传国家民族政策和苏大学子的优秀事迹: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2019届新疆籍毕业生迪丽胡玛尔在校创业并获得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传媒学院2021届藏族学生扎加获得“2020两岸青年影展”纪录片大奖……各学院(部)在新生入学后就为其配备德政导师,并在重大节庆日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通过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党日团日活动、师生午餐会、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坚决做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校园安全。

增强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熔铸于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这既是客观的、实在的,也是观念上的、意识上的。因此,要从理论、价值、情感三方面帮助当代大学生理清楚弄明白。

不断提高理论武装水平、呵护师生的精神家园。学校成立党史学习教育辅导员宣讲团,精心打造辅导员“丹心”微党课,帮助学生从思想源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如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买合苏旦的微党课《三代追梦人铁心跟党走》就获得了师生一致好评。

不断引导师生在实践中明确价值认同。苏州大学是第二批6所全国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建设单位之一,也是散杂居地区唯一入选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的高校。志愿服务团师生定期开展党史理论学习、社团大会、读书分享会、边疆地区的招生宣传和社会实践等,为各族青年成长成才搭建舞台,为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实践样本。

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用心用情赢得少数民族学生认可。在苏州大学,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均执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要求按照专业培养方案修读课程。同时,学校尊重各民族学生文化背景多样性,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部分专门课程,通过结对帮扶、经验交流,缩小学业差距,帮助学生充分融入大学学习生活、融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载体建设、品牌建设

近年来,苏州大学持续推进专兼职少数民族教师和内派教师理论学习的常态化规范化,坚持学原文、悟真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推动师生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阵地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牢固的大局意识。学校为加强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还成立了专门工作室,打造“石榴花开·情溢东吴”项目工程。

苏州大学先后围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解读活动,指导各学院(部)参与“石榴花红心向党 青春逐梦我担当”民族文化节系列活动。积极鼓励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勇挑重担,在团支部担任团支书、在学院担任辅导员助理等,一批少数民族学生加入党组织、参军入伍,获评“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特有的全国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苏州大学)自2019年成立以来,迄今已组织推进少数民族群众主动融入苏州城市建设、坚定不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及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服务孤老等各类主题活动50多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人数达2000多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3000多小时。下一步,苏州大学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载体建设、品牌建设,让各民族学子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宣传者、践行者和促进者。

(作者单位为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与网络信息办公室)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