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让乡土人才遍撒希望的田野
2019-06-25 08:55:00  作者:潘群  来源:新华日报

  县委书记讲坛

  句容是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兴旺,有水稻37万亩、应时鲜果13.2万亩、蔬菜15万亩,是江苏知名的“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近年来,句容市高度重视乡土人才培育工作,将其作为一项党建工程、人才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浸润作用,推动乡土人才工作“通天线、接地气、暖人心”,成效明显。

  领军人物+专业团队,让更多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去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学习推广“戴庄经验”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见》,把“创新乡土人才培育新模式”作为四条经验的重要一条,重点介绍了句容培育乡土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一方面,完善组织体系。组建“亚夫团队工作室”,设立500万元的“亚夫基金”,形成由赵亚夫担任总顾问、33名专家参与的技术团队,建立“亚夫团队工作室+地方分室+农业专家+乡土人才+种养大户”的组织体系。另一方面,强化专业运作。先后承担12期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4期农业农村部农村干部培训现场教学任务,为全市10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农民3300多人次,涌现出“草莓大王”纪荣喜、“葡萄王子”方应明等劳模,句容乡土人才队伍壮大到2100多人,其中16人入选省“三带”人才。比如,张奎峰是一名“葡二代”,正是得益于亚夫团队工作室乡土人才培养计划,他种植的精品“阳光玫瑰”葡萄在南京金鹰专柜热销。销售旺季,葡萄种植大户“一天收入一辆奥迪车”成为一时佳话。

  “洋专家”+“田秀才”,让先进农业技术“入乡随俗”。国外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很多成熟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实际操作中坚持双向交流,不仅将国外专家“请进来”,而且推动乡土人才“走出去”。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乡土人才培养上首开国际化交流大门,与日本农文协签订中外合作、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协议,由日本方面定期派出专家来句容现场授课和指导,句容定期选派“葡二代”“莓二代”等新农人赴日本参与到合作项目中,全力提升标准化种植、土壤改良、疏花疏果等技术。年轻“葡二代”通过在日本的学习,种植理念彻底改变,通过对每串葡萄的粒数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了串形、甜度等品质,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以高品质赢得了高效益。另一方面,迅速推广国内实用技术。鼓励乡镇与国内外相关组织、协会、院校开展乡土人才培养,利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句容中专校等本土资源开展培训,给予单位每年最高30万元、乡土人才每人每年最高1万元奖励,确保乡土人才的技能始终“在线”。

  聚焦农业+培养农民,让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成为“香饽饽”。乡土人才一个扁担挑两头,既是推动地方农业发展的“金种子”,也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金钥匙”。为此,句容市聚焦营造良好环境、优化良性机制,努力让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双百双兴”工程,每年培养100名优秀乡土人才、扶持100个特色项目;组建6个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打造4个乡土人才产业园,支持有项目基础的优秀乡土人才扩大生产规模。仅茅山镇丁庄村葡萄种植面积就达到1.8万亩,2018年实现销售额2.6亿元。同时,积极搭建乡村振兴设计师这类新乡土人才的工作平台,用设计发展农业、用创意点燃乡村,进一步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制定出台乡土人才选拔培养办法等文件,组织开展“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乡土人才技能大赛等活动,形成“带出先进典型、带领技术传播、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四带效应”。通过打好“乡情牌”念好“招才经”,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回归乡村。去年句容返乡创业大学生达到664人,大学生返乡创业渐成“归潮”之势,农业正加速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对脚下的土地也越来越有信心!

  □ 潘 群

  (作者为句容市委书记)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