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纵观各国治理实践,如果社会治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整个社会也可能陷入动荡。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黄晓春日期:2024-11-18 09:27:00
-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积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依托中医“廉”文化、红色文化和节日文化,探索清风建设“新良方” ,大力营造崇德倡廉、向上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来源:无锡江阴周庄镇作者:日期:2024-11-07 14:42:00
-
来源:宿迁市科技局作者:徐浩浩日期:2024-11-06 10:21:00
-
持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改革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坚强定力、强大合力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党和国家的治理优势。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证。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4-08-20 08:26:00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党组织还通过构建不同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结构,有效吸纳社会各种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汇聚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稳步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深度挖掘和交互分析,增强对基层社会矛盾和风险的预测、预警、处置能力,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注入新动能。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徐增阳 翟延涛日期:2024-08-14 08:47:00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的各级组织要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多做提提领子、扯扯袖子的工作” 。深入研究纪律教育和培训内在规律,融通教育资源、改进教育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方法,丰富载体和形式,着力提高纪律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纪律规矩入脑入心。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鹏日期:2024-08-13 08:52:00
-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能蹄疾步稳,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阔步向前。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4-08-05 09:01:00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曲晓霜日期:2024-08-01 08:55:00
-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提高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水平,把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使矛盾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进一步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更加有力地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王海涛日期:2024-07-26 09:05:00
-
各地区各部门应聚焦高质量发展对干部能力素质的现实需要,帮助干部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为干部“会担当”赋能添力。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造群日期:2024-07-23 09:09:00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养成纪律自觉” “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 。要养静气、树正气、修浩然之气,始终用党的纪律规矩这把“戒尺”照镜子、正衣冠,时刻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外化为工作生活习惯,自觉守住底线、远离红线,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何勇日期:2024-07-18 09:01:00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2023年12月,党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以“1+4”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条例》是一部提供全面系统的纪律执行依据的党内法规,为整个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科学运转提供了“兜底性”制度保障。深刻把握《条例》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的制度定位,对于认真学习《条例》,切实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石伟日期:2024-07-15 09:00:00
-
不久前,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突出问题,持续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切实为基层减负。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苏益纯日期:2024-07-12 09:20:00
-
党员干部在网络空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引领新风尚、营造好生态,让网络空间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才能更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周 南日期:2024-07-12 09:18:00
-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要尊重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基层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断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 超日期:2024-07-02 08:57:00